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二战后轰炸机还保留了自卫火力,面对喷气式战机到底有没有用?

2020-05-16 18:00:17

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大部分都有自卫火力,个别大型飞机甚至多达十余挺机枪,如此密集的自卫火力在当时螺旋桨战机的攻击下,能够提升不少的生存力;不过二战后期战斗机开始向喷气式发展,飞行的速度已经有了质的提升,轰炸机保留自卫机枪、机炮到底还有没有用呢?

轰炸机自卫机枪

战后轰炸机自卫火力的变化

二战时期轰炸机因为自身体积庞大,飞行灵活度差,成为战斗机掠杀的理想目标。这一时期的轰炸机大多因为这些原因,不得不在机体四周配置大量的防御武器,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火力大刺猬,机枪、机炮几乎能覆盖轰炸机的所有方向。

但是二战后设计研发的大型轰炸机有了很大的改变,以B-52型轰炸机为例,只保留了机尾的遥控机枪/机炮,而且因为飞机飞行高度的限制,必须采用全封闭增压座舱,射手的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

轰炸机机尾自卫机枪

这种结构布置延续了很长时间,大部分在上世纪7、80年代才拆除,能够在二战战机普及的年代生存下来,也是十分难得的了。

新技术背景下的自卫需求

不管是50年代的一代战机,还是70年代的二代战机,它们面对的大型轰炸机都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家伙,特别是当轰炸机也有了大推力喷气发动机支持下,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都远超螺旋桨机型。

B-52轰炸机的机尾自卫机枪

这种情况下留给战斗机的攻击机会并不多,尤其是仍旧使用机炮的一代战机,它们对付大型轰炸机仍然以追尾攻击为最佳作战方式,这种情况下轰炸机设置机尾炮塔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朝鲜战争中曾有轰炸机以此成功击落战斗机。

其实不仅飞机技术在升级,机尾炮塔也越来越高科技。B-52轰炸机的机尾炮塔虽然射手视野狭窄,但是有一台专门为射手准备的广角光学潜望镜,这样就不必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座舱,防御力有了保障。

B-52机尾炮塔内部

为了让机枪/机炮打得准,搜索雷达和电子火控系统也开始运用,比早期依靠人力操作射击要精准得多。

1972年12月,一架在越南执行任务的B-52D型取得战果,将一架从机尾方向进入的米格-21击落,轰炸机装备的4挺12.7毫米机枪在6秒的时间里,向战斗机发射了大约700发子弹,受伤的战斗机凌空爆炸被毁。在当月24日,另一架B-52同样在大约1800米距离上,将另一架米格-21击毁。

B-52的自卫武器

此战证明了轰炸机自卫火力在应付敌机从后方发起的咬尾攻击,仍然是有效的防御装置;此后B-52后续型号也将12.7毫米机枪换成20毫米机炮。

?结语

轰炸机自卫武器既然存在,就有他的道理。第一代战斗机主要以机枪、机炮格斗为主,战法和二战时期的模式没有太大变化,这一时期自卫机枪、机炮仍然有很强的应对能力。

B-52轰炸机机尾机枪

到了第二代战斗机问世的时代,虽然空空导弹已经开始普及,因为这一时期导弹技术还不完善,导弹的命中率并不高,因此战斗机对付轰炸机仍然较多的采用咬尾攻击;再加上许多国家战机更新换代没能赶上,仍有不少的老式战机服役,这就给了轰炸机自卫武器发挥的空间。

到80年代以后,空空导弹的命中率已经非常高,远距离甚至是超视距作战已经成为空战的发展方向,轰炸机已经没有必要再保留这些影响机体流线型的武器装备了。

发射空空导弹

自卫武器的安装是为了提升轰炸机的生存能力,让飞机在敌机的攻击下保存自己,完成轰炸任务;同样也是出于自我保护,二战后的轰炸机发展中,大型轰炸机开始向高速性能发展,以速度换取生存力,或者向隐身方向发展,隐藏自己换取生存力;而那些轻型轰炸机则被多功能战机取代,既保留了一定的空战能力,又有轰炸能力。在这样的发展之下,自卫机枪已经是一个多余的装备,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