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二十年生死轮回,中国光伏是如何从死局中活下来,并逆袭全球的?

2024-01-04 17:05:05

引言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甚至早就超过了老牌强国美国、德国,但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光伏从发展到崛起的20年时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太阳能电池板发电)

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依靠着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太阳产业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人自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的缩影,更是一部强国发展的血泪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光伏产业如何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走向世界之巅。
一、施正荣与中国光伏产业

提起光伏太阳能产业,就不得不说中国光伏的领军人物施正荣,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教父”“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缩短15年”。

(施正荣)

事实上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企业家来说,这样评价并非名不副实的吹捧,对于早期的施正荣来说简直是实至名归。

作为光伏产业的第一代领军人,施正荣带领光伏产业杀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围,堪称一部血泪史。

事情还要从1988年说起,当时施正荣被派往澳大利亚留学,在导师马丁格尔的引领下,他接触了太阳能电池,并取得了多个相关技术的突破。

(无锡尚德厂房)

施正荣是个具有前瞻性眼光人,在学习研究期间,他并没有像导师和其他同学一样,着眼太空领域,而是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造福人类的民生技术,比起造飞船来说,让太阳能发电要比造飞船实用得多。

为了验证自己的预想,2001年施正荣在准备多年后,带着太阳能组件技术回国,并创办了无锡尚德,正式进军中国光伏产业。

和很多初创产业一样,施正荣的光伏事业并不会一帆风顺。最开始无锡尚德的产能仅有15兆瓦,公司别说收支平衡,甚至需要举债来维持基本的运作。

(网络图片,与内容无关)

一开始施正荣将目光聚焦在西部地区,认为这里大有可为,有充足光照和风能,而且当地对光照的需求比较迫切。

但同时也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光伏发电产业在国内还不完善,也就意味着造价高,而西部绝大多数地区比较贫穷,根本无力购买昂贵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知道能赚钱,但还不具备赚钱的条件,无锡尚德的前途一片光荣,但光明之前的黑暗也同样触目惊心。

(德国的光伏发电系统)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随着欧洲清洁能源政策的展开打破,德国首先颁布了相关法令,宣布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虽然在当时并没有成功,但很多欧洲国家受到启发,接二连三开始了对光伏太阳能产业的扶持与补贴。

施正荣就是在这一时期,乘着时代发展的快船,取得了第一波太阳能产业的红利。2005年无锡尚德正式在纽交所上市,随后施正荣也问鼎中国首富宝座,走上人生巅峰。

(纽交所交易大厅)

然而此时的施正荣不知道的是,他的首富之位距离坐稳还有一段距离,但西方国家的“双反”政策却接踵而至,甚至一度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中国光伏产业遭到西方国家围堵

自施正荣凭借太阳能电池板成为国家首富后,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了光伏产业确实能给自己带来财富,于是这一时期的太阳能发电事业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状态。

(中国某大型光伏发电厂)

凭借这种趋势,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不管技术还是研发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春光乍泄,甚至还占领了大片国际市场。

不过以西方国家的风格,显然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十分不满,当时很多国家开始描摹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板有技术短板、质量差,甚至一些大型采购公司在合同中明确要求,不允许使用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些民间范围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歧视并不算特别,但要命的是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借此情形开始干预光伏市场的行动。

(网图与内容无关)

尤其是2008年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很多西方国家财政出现了问题,甚至有人预测或将重蹈美国1933年经济危机覆辙,早前的光电补贴政策难以为继。

危机突如其来,这就导致了一时间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尤其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大量新进崛起的企业接不到国际订单,受到了经济危机最直接冲击,纷纷倒闭。

根据数据统计,当时中国有超过300多家不同规模的光伏组件企业先后失去市场,并在最快时间宣布破产,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1年欧盟开始雪上加霜,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书面公开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了限制,在此影响下中国光伏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显得有点不堪一击,各种光伏产品被西方迅速清除出欧洲市场。

第二年10月,美国又借机提高了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关税,产能的严重过剩直接导致了光伏组件价格的腰斩。

无锡尚德成为这场国际冲击之下的直接产物,这只中国光伏产业的庞然巨兽,倒塌时和成立时一样迅速且悄无声息。

(无锡尚德电力公司)

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之前盈利的尚德开始面对每天巨额亏损,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难以为继,2013年3月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正式宣告破产。

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的光伏产业一蹶不振,对外出口贸易额断崖式下降,从2011年的225亿美元,直接降到了2012年的127亿美元,多晶硅价格也从巅峰时期的400美元降到了每公斤24美元,并且还在持续下跌。

(太阳能发电)

当时甚至有不少专家预测,光伏产业或将永远离开中国。在没有人觉得中国光伏市场能够绝地反击,“眼见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可如今只剩下苟延残喘之下的断壁残垣,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有机会吗?
三、绝地求生,中国光伏重回巅峰

其实从长远来看,光伏发电确实相当有前景的新型能源产业,它取代了传统的煤炭发电,不仅环保而且造价极低,也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策略。

但中国光伏产业的跌倒也给国内市场带来警示,虽然受到经济危机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可盲目过剩的产能却是拖垮企业的直接因素。

(网络图片与内容无关)

因此中国的光伏产业想要回暖,得到重新发展的机会,就要开辟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道路,正是因为之前太过一帆风顺了,所以很多企业缺少应对风险的能力。

为了让光伏产业重新起飞,2012年国家发布关于太阳能发电的专属发展计划,并决定从2013年,正式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最高时1度电可以拿到0.42元的补贴。

2013年开年,国家又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消化目前光伏产业的过剩产能,并决定实现新增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能力的计划。

(位于青海格尔木的光伏发电厂)

在国家的干预下,光伏产业果然复苏,光伏发电量也开始实现重新攀升,从低估期间的6.8亿度,到了2021年达到3259亿度,实现了480倍的高效率增长。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光伏企业也摸索到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即便2021年开始国家不再对新成立的光伏产业进行补贴,它们也能够在第一时间打造最合适的发展环境并迅速站稳脚跟。

企业不断进行研发和技术升级,向着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向持续发展,期间也不断淘汰了没有竞争力,缺少创新能力的传统光伏公司。

(甘孜州理塘光伏项目)

举个例子,就在2021年6月四川甘孜州某光伏电站招标,国家电投在本轮竞争中顺利中标,标的价格竟然低至每度0.1476元,即便如此依旧可以实现5%的利润。

如今市场留存的光伏制造相关公司,基本上都是身经百战且具有实力的精华,他们具备出色的技术、丰厚的底蕴以及能够灵活面对国内外冲击的超强韧性。

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见证了光伏产业从滴入谷底到绝地反击的全过程,光伏发电业顺利实现了翻身,甚至大有重回本世纪初巅峰的趋势。

(河北光伏发电)

如今的能源产业结构已经得到重新调整,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中国电力市场的分配也更加合理,构建了以风电、光伏为主导的新能源发电体系,并正在逐渐深化取代传统发电模式的方向。
结语

截止到目前,中国的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连续十余年稳居世界首位,远超美国。预计到2025年实现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0125万千瓦。

人们现在能看到的是,传统光伏产业走向了国际化新赛道,它比之前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具危机应对能力,中国的光伏企业也更具有竞争力,再不会重演上尚德时期的悲剧。

当然,如今的光伏产业要面对的危机也很多,比如光伏发电随机性太强,对天然能源太过依赖,这就导致电源输出不稳定,随意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难关等待大家一起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