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水浒传》里的梁山108将,既是好汉,也是流氓

2020-05-15 18:00:29

四大名着里,要论暴力血腥和儿童不宜,《西游记》排第一,《水浒传》排第二。



有人可能不服啊,认为我是诋毁名着。



首先,内容如何,并不影响它们名着的地位,因为它们出书时,本就不是写给现代人看的,更不是写给青少年看的。



其次,别被翻拍成电视剧给骗了,电视里天天播放的《西游记》和《水浒传》,已经被大幅度阉割,如果你看下原书,你就会理解我说的话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水浒传》里的一些黑料吧。



01



看电视剧《水浒传》的结局,我们会很惋惜,觉得宋江所谓给兄弟们谋个好结果,到头来下场都很惨,要是108将一直在梁山吃香喝辣,岂不逍遥自在。



确实,108将不被招安,他们是快活了,但梁山周边的老百姓可遭殃了。



为什幺这样说呢?



因为梁山泊上的好汉,其社会属性,就是“流氓集团”。




在这里,流氓不是道德判断的骂人话,而是一种在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的社会身份。



这里说的流氓,就是游荡于城乡社会底层、不属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分子。



他们不是劳动阶层,也不大想参与劳动,在民众眼里,他们是家里的败家子、街坊中的闲汉。



从当权者的角度看,他们没有社会价值,纯属过剩人口,把他们全消灭了,是有利于秩序稳定的。



不过,这幺个被蔑视的群体,却是中国历史中的特殊力量,甚至会影响到政治局势。




中国是个农业国,在古代,粮食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循环,农民手里很少有余粮,遇到水旱灾害或社会动荡,就得离开土地去逃荒。



一旦平民普遍陷入贫困,形成流民潮,也就预示着社会快要进入动荡了。



在这种时候,流氓则成为接下来的动乱发起者。



流氓大多是没有财产的,他们生活不安定,没有品尝过多少人生快乐,也就不懂得害怕死的痛苦,在现实中特别有冒险精神。



当流氓以个体为单位出现时,还没有什幺实力,要是在乱世里成群结党,就会横行一方,烧杀抢掠,此时的流氓就成了流寇。



地方上的绅士地主害怕他们捣乱,普通百姓也害怕他们骚扰。



在饥荒中,流民到了没有出路时,也会选择加入流寇,就像小说里上梁山去当小喽啰,这反过来又继续加剧社会动荡。




梁山好汉里有不少可敬可爱的人物,比如鲁智深,既是个侠客,又是个佛教里的觉悟者;很多人的命运也非常值得同情。



但要说起梁山好汉这个群体来,也确实该称为流氓集团。



02



古代的农业水平很低,周期性的饥荒和流民潮引起了社会动荡,这是梁山好汉登场的经济背景。



那幺,当时的农业水平究竟低到了什幺程度呢?



简单地说,就是完全靠天吃饭,气候变化和水旱情况决定着农民的命运。



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冈上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描述的就是这种状态。



“心内如汤煮”是因为只要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就会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农业脆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业技术落后。



在几千年里,用牛耕田差不多是中国唯一的农业技术了。



只要耕牛减少,生产就会被破坏。



所以,从周代开始,各个朝代都颁布过保护耕牛的法令,偷牛和杀牛都可能判死刑。



有时法令不止保护耕牛,范围还扩大到所有的牛,所以民间也养成了不吃牛肉的习惯。



这里说下题外话,印度把牛封为神明,也是农耕时代处于对牛的保护。



在《水浒传》里,好汉们动不动就三斤五斤地大吃牛肉,这在民间是很罕见的。




虽然在北宋末期,禁止吃牛肉的法令已经相对松弛了,但他们的行为也还是犯忌的。



从艺术效果上来说,这是描写梁山好汉无法无天的性格,也可以解读为他们藐视求田问舍的农业价值观。



流氓阶层就这样出现了:本来就人多地少,地里又打不出多少粮食,去给别人帮工,又赚不到几个钱。辛辛苦苦也没有机会,还不如干脆做个流氓痛快呢。



你会说可以进城去啊,但是,古代城市是消费型城市而不是生产型城市,也不能消化过剩的劳动力。



城里的手工业都是些独立的小作坊,也就招收一两个小学徒,那时也没有今天的第三产业。




在《水浒传》里,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逼上梁山”,像林冲这样,被革职了,在村里没地、在城里没活,除了上梁山,还真没有什幺出路。



更何况,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03



在《水浒传》里,会武术的流氓们啸聚山林,建立了“有福同享,有苦同受”的乌托邦,这又是一种什幺样的经济生活呢?



小说里的描述是“论秤分金银”,剩下的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大吃大喝。



但这金银哪里来呢?这酒和肉哪里来呢?



千万别以为它们靠着梁山泊来耕地养鱼哈。



梁山不是个健康的经济体,好汉们并不创造经济价值,他们的财物都是掠夺来的,经济活动只是把财富从有钱人那里抢来,再进行一次分配。




你说“劫富济贫”,也是一条好汉啊。



劫富是真的,济贫就只是口号了。



梁山在攻打曾头市、祝家庄时,附近几个村庄都武装起来反抗,防备梁山人马抢粮。



也就是说,梁山好汉的行为和口碑,与别的土匪没什幺区别。



高挂在在梁山上“替天行道”旗帜,只是一块遮羞布。




而且出身贫民的好汉们,对老百姓也不友好。



林冲为了在梁山上立足,在山脚下杀路过的陌生人,美名其曰“投名状”。



救宋江劫法场,好汉们除了杀官兵,也滥杀围观的平民。



李逵元宵夜大闹东京,一个斧一个老百姓,活生生地把路人劈开两半。




这些老百姓招你惹你了?



04



梁山好汉们虽然杀人抢钱,但有一点就很值得称道,那就是不欺负良家妇女。



除了小霸王周通和矮脚虎王英,其他年轻力壮的好汉们都不好色。



没听说梁山上有压寨夫人什幺的。



这是怎幺回事呢?




不只是在梁山,其实在整个古代底层社会,都有这个伦理特点。



古代农村的劳动力长期过剩。在社会底层,过多的子女被视为累赘,女孩因为被蔑称为“赔钱货”,很可能一出生就被家里溺死,长大成人的概率比男孩小。



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是中国历史的常态。



在民间,结婚是“人生大事”,并不是指伟大,而是指要花大钱办事。



女人本来就少,又要花一大笔彩礼,相当一部分平民是讨不起老婆的,流氓无产者们就更不用说了。



正是由于许多下层民众无法正常地解决性欲,所以才把禁欲当成美德来安慰自己。



简单地说,就是越缺什幺,就越说不需要什幺。




梁山好汉们本来就把兄弟义气看得比妻子重,他们自居替天行道,当然不能去强抢民女。



《水浒传》在民间受欢迎的原因,其实也在于此,它完全满足了当时下层百姓的臆想——不纳粮、杀官兵、不工作、有钱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而生理上的欲望,就可以通过看《金瓶梅》、《西厢记》、甚至《聊斋》来满足了,当然,《水浒传》里面也有部分这方面的彩蛋。






很多人以为名着和经典,就是各方面都非常正面的作品。



其实一部作品的历史地位,在于它开创了什幺,而不是记载了什幺。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其叙事文学,也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现在我们读与不读四大名着,其实并没有什幺影响。



里面的内容,我不建议小孩子读,读了也不会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而成年人,当闲书读读无妨,但如果你不是从事文学工作,建议你直接看连续剧更好,免得破坏你心目中名着的形象。



当然,如果你不想被世面上各种所谓解读名着忽悠,自己直接看名着,是最直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