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楚汉强者辈出,一位睿智母亲的建议,使儿子的结局胜过太多豪杰了

2023-12-12 17:05:03

当陈胜的“张楚”在中原吸引全部火力之时,远离秦军兵锋的江东,一家豪门正在暗中准备,寻找最好的时机趁势而起。

这就是楚国的将门世家---项家。
一、家有霸王初长成1、蛰伏江东

说到项氏一族,就不能不提到两个人:

项梁和项羽。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亲孙子,项梁是他的叔叔。

当初项燕带着楚国最后的希望,和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硬拼了一场。

由于国力的巨大差距,项燕兵败身亡,楚国也就此覆灭。

从此以后,项家就传到项梁手上,蛰伏下来。

项梁和项羽叔侄

原本项氏一族的户口是在彭城这一片,后来因为项梁犯了事,不得不带着项羽去江东避避风头。

由于自带【将门世家】的贵族光环,加上项梁本人勇武豪迈,在江东认识了不少豪杰,渐渐地把江东发展成项家的第二个基本盘。

所以为什么项羽的核心嫡系是江东子弟兵,又为什么在自封【西楚霸王】之后选择将都城定在彭城,就是这样的背景。

家主项梁一方面在积蓄力量,另一方面还要把大侄子项羽培养成人。

项羽,其实名字叫项藉,羽是他的字。

不过为了大家读起来习惯,还是叫项羽吧。
2、异于常人的项羽

小时候的项羽有两个不同寻常的表现:

1)学习成绩不好

作为名门之后,项梁自然希望这个宝贝侄子可以文武双全,于是安排人教项羽读书习武。

结果项羽这熊孩子,读书读不进去,练剑也不想学。

项梁就发火了:你想干啥?不好好读书,拿不到文凭,将来怎么找工作?

项羽也是有性格,梗着脖子回嘴:读书能写自己名字就够了,认识那么多字有什么用?练剑练得再好,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就学万人敌。

小步:项羽你路走窄了啊,不识字,将来刷手机看文章你都没法看,“关注”两个字都不知道在哪里点。难不成一辈子只能看视频?

项羽:我给你点关注,求求你别说了~

不过项梁一听,倒是挺高兴。

万人敌,那不就是要学兵法喽?

棒!不愧是将门虎子!

于是立刻拿出兵法来让项羽学习。

这就是名门的底蕴,那个时候普通人学认字都难如登天,项羽居然想学兵法就可以学,这是个什么概念?

不过项羽这种性子,你指望他拿到兵法之后昼夜苦读,那是不可能的。

他把兵法的大概意思弄明白之后,就不肯细细研读了。

这里多一句嘴,咱普通人读书可不能这么弄哈。你看后来项羽的战术操作水平,包括西汉的霍去病,那妥妥的就是纯天赋,没一点其他玩意儿。

这种人物上下五千年才能出几个?

不能比,不能比。

项羽:要做就做万人敌!

2)彼可取而代之

当年秦始皇不是喜欢巡游吗,就曾经去过江东,项梁和项羽就在那看现场直播。

秦始皇的车驾、仪仗自然是十分气派,年轻的项羽看着很羡慕,于是脱口而出:

彼可取而代也!

旁边的项梁吓得腿都软了,赶紧捂住项羽的嘴。

臭小子,瞎说啥实话!

不过经过这两件事之后,项梁是看出来了,这个大侄子绝对不是一般人。

算了,让他自然生长吧,别长残了就行。

几年之后,项羽不负众望地长大了,八尺多高,力能扛鼎。

差不多一米八几了,这在男子平均身高一米七的古代,绝对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但是这个“力能扛鼎”嘛,怎么总感觉是个debuff啊?

上一个扛鼎的是谁来着?

秦武王,就是把腿砸断的那个。

项羽:不用介绍得这么详细了!

总之,成年后的项羽是膀大腰圆,成为项氏一族的武力担当。

在暗中筹备多年后,项梁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机会。



二、项氏崛起1、起兵江东

陈胜起兵之后,会稽郡守殷通也想着掺和一手,可苦于打仗的业务能力不行,就想拉上项氏一族合伙起兵。

这个殷通,史料上记载很少,不知道什么来头。

不过能当上郡守,大概率不会是会稽本地人。

也就是说,殷通在会稽郡的根基,并没有项氏一族来得深厚。

那你凭啥让项梁和你合伙呢?

在殷通和项梁开会的时候,项羽就拿着剑守在门口。谈到一半,项梁给项羽发信号,项羽一剑就把殷通给砍了。

殷通的手下大惊失色,纷纷冲上来。

项羽上演孤胆英雄,一个人干掉一百多,从府里杀到府外,没有人敢再上前。

看看,在人家的地盘,直接把对方老大和一百多小弟给干掉。

西楚霸王这武力值真是有口皆碑。

之后,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招募了8000人,正式起兵。

殷通:我的戏份能不能多一点?

2、普通人模板的陈婴和他睿智的老母亲

项梁起兵之后,迅速掌控了江东这片地盘。

我们在系列前文《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与刘邦、项羽相比,陈胜输在了哪两个字上面?》中提到过,陈胜在定都陈县之后,四面出击,抢占地盘。

其中就曾经派召平往东南攻略广陵郡。

广陵郡和江东只有一江之隔,召平还没有完成任务,就收到了陈胜败亡的消息。

于是召平一不做二不休,假借陈胜的命令,任命项梁为楚国的上柱国,希望他能够渡江和秦军作战。

这个对于项梁名声的帮助非常大!

之前陈胜虽然是自立为王,但毕竟代表了楚国不是?

现在有了召平的任命,项梁就是陈胜名正言顺的事业继承人,扛起了复兴楚国的重任。

于是各地的人才,尤其是楚国的豪杰,纷纷投奔至项梁麾下。

当时东阳县有一位令史,叫陈婴。

这个令史,是县令下面的普通小吏。也就是说,陈婴就是东阳县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但陈婴这个人性格宽厚守信,在东阳当地很有名望,被称为“长者”。

楚汉争霸中的普通人---陈婴

后来东阳的年轻人干掉县令,聚集了20000人,想找个人来做首领,于是就找到了陈婴。

陈婴原本是拒绝的:我这班本来上得好好的,你们把我的领导干掉了,现在还要把我逼上梁山?

但现在是陈婴不想干都不行!

我们年轻人只懂打打杀杀,不懂人情世故。

你陈婴又有文化、又有声望,你不做这个首领谁来做?

不仅如此,大家还计划直接让陈婴称王。

面对这个局面,陈婴也有些犹豫。

这个时候,陈婴的母亲说了一番话,非常非常的关键,我们先看原文:

《资治通鉴》: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世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这段话真的是太有智慧了!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这样:

自从我嫁到你们老陈家,就没听说你家祖上出过什么显赫人物。

现在你突然有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不如跟着别的大佬混。

事情成功,少不了你的好处;

事情失败,别人也不会注意你这个喽啰,跑路也比较方便。

很难想象,这么有见识的话会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妇人之口。

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陈母话里话外有三层意思:

1)老陈家没有底蕴

陈家的祖上没有出国显赫的人物,没有大官,没有将军。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家学传承,没有高层次的人脉。

身世背景、家族名望、文韬武略这些争霸天下的关键要素,老陈家都没法提供给你。

你看人家项羽,想读书就可以读书,想练剑就可以练剑,想学兵法就可以学兵法,这是怎样深厚的家族底蕴?

项氏一族有“将门世家”的金字招牌,结交的都是江东豪杰。一旦起事,各方英才纷纷来投奔,声势迅速壮大。

这些东西,你们老陈家给得了你吗?

2)陈婴本人能力不够

退一步说,就算没有家族底蕴,只要你的个人能力足够强,那也是可以的。

比如项羽武力值破百,力能扛鼎;

再比如刘邦腿上有七十二颗大痣;

陈婴如果有这些超能力,倒是可以搏一搏前程。

可惜没有。

之前陈婴不过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为性格宽厚、人缘好,在当地有些名望。

但也只有这些了。

现在突然之间就被赶鸭子上架,手下多了20000个小弟,还要自立为王?

这么大的局面,你陈婴有信心、有能力把控得住吗?

如果没有,那就是祸非福啊。

3)应对策略:找个大佬跟着走

既然没办法自己单干,又有这么多人要跟着你吃饭。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真正的强人,跟着他混。

这样将来成功了,大佬会记得你的功劳,封侯拜相是可以期待的;

如果将来失败了,秦军也只会盯着人家大佬,你陈婴个小喽啰说不定还能逃得性命。

这番话听上去远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般热血励志,甚至还有点窝囊。

但却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在面临重要抉择时候的一剂镇定剂。

谁不希望走大运呢?

但在热血上头之前,是不是应该算一算自己手里的牌,是否足以承受这种选择呢?

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如果失败了,是否还有退路呢?

陈婴带人投奔了项氏一族

陈婴听了妈妈的话,放弃称王,带着20000人投奔了项梁。

要知道,项梁这个时候刚刚渡江,手上不过8000多人。陈婴的这一笔注资让项梁的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而且陈婴的态度很明确:我就是来投奔的,所有的事情还是你项家做主。

这就让项梁很满意。

投桃报李,项梁将陈婴任命为楚国的上柱国。

从此以后,陈婴一直都是楚国的管理层。

后来楚汉战争项羽失败,陈婴又归顺刘邦,被封为堂邑侯,食邑1800户,得以善终。

他的孙子娶了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曾孙女陈阿娇嫁给了汉武帝刘彻。

可以说,当年陈母的一句劝说,让陈婴的人生轨迹彻底发生了变化。

楚汉争霸那么多英雄豪杰,其结局都比不过这位不起眼的陈婴。

伟大的母亲啊~
3、共立怀王

项梁在得到陈婴的第一轮融资之后,很快就迎来了第二轮融资。

英布和蒲将军带人来投奔。

再加上自己招募,项梁的兵力达到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

同一时间在彭城,还有另一个楚王,是秦嘉立的楚王景驹。

从这个姓氏“景”,就知道景驹是楚国“昭”、“屈”、“景”三大家族的后代。

但这个时候,只能有一个赢家,谁嬴谁就能接过“楚”这个称号。

军事能力更强的项梁赢了,秦嘉和景驹被送回老家,项梁收编了他们的士卒。

总兵力奔着十万去了。

到这个时候,整个江淮一带,项氏一族已经是最强的一股力量。

项家的顶级谋士---范增,也是此时前来投奔。

项家最重要的谋士---范增

老爷子七十岁了,来了之后就给项梁提了一个建议:

我们要立楚怀王的后代为楚王。

范增的意思很明确,无论是陈胜、景驹还是项梁,都是楚国人,但又不能代表楚国。

楚国历代君王混得最惨的就是楚怀王,到现在还有很多楚国人怀念他。如果能找到怀王的后人立为楚王,那才叫名正言顺,楚国散落在民间的人才和资源才能为你所用。

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范增的计策直接点出了项氏一族最为欠缺的资源----名正言顺。

现在项梁名气不缺,兵力也不缺,连带着地盘也打下来一块。

但这些都不能解决项梁正统性的问题。

之前的陈胜、景驹,感觉是个楚国人都可以自称楚王,能让人信服吗?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就比如后来的曹操,在迎接汉献帝之前就是个普通军阀,有了汉献帝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大汉丞相。

这前后的待遇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范增建议项梁赶紧去寻找楚怀王的后人。

小步强烈怀疑,范增是提前知道了熊心的消息,才会这么直接地和项梁建议。否则从楚怀王那会儿到现在也快一百年了,万一找不到他的后人咋整呢?

不管怎样,项梁的政治头脑还是有的,欣然接纳了范增的建议,派人找到了熊心。

可怜的娃正在给人放羊,突然被一群人围住,告诉他有亿万家产要继承。

之后,熊心成了新的楚怀王,项梁自称【武信君】,楚国这一摊子算是支棱起来了。

楚怀王:我去当楚王,谁帮我放羊?

值得一提的是,陈婴被封为“上柱国”,食邑五个县,和楚怀王一起住在盱眙。

从此,项梁在外面枪林弹雨,陈婴在家里朝九晚五。

真是好福气啊~



结语

到这个时间点,我们再来盘一盘此时六国户口本上的户主都是谁:

赵国:武臣;

魏国:魏咎;

燕国:韩广;

齐国:田儋;

楚国:熊心(项梁);

韩国:韩成;

这里提一句,韩国本来是没有的。是【谋圣】张良来找项梁要风投,说咱六国一家人,得整整齐齐不是?

贵公子出身的张良对于复韩的执念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良对于刘邦而言都是一个若即若离的顾问,我们后面会细说。

项梁估计觉得场面上不能做的太难看,就将韩成立为韩王,张良为司徒。随便给了千把号人,就让他们去和秦军争夺地盘。

一千多人哪里够用?多亏还有个张良,带着大伙儿在颍川打游击。

这段经历在后来刘邦西征的时候,帮了老刘头不少忙,先埋个伏笔。

总之,看这时候六国的户主,有一半都是西贝货。

不过没关系,有假货,就有职业打假人。

一位秦国的将领看不下去了,以一己之力,几乎将上面几户业主的名字全换了一遍。

这位猛将兄究竟是哪位?

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