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关羽为什么能以失败者的身份被后世封神?懂与不懂,它都是合理的

2023-11-13 17:05:03



219年,或许是汉末历史最为沉重和忧伤的一年,这一年结束了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两大战役,前者代表着刘备集团的最高光,后者预示着刘备集团的难再续。尤为让人心痛的是关羽之死。

关羽一死,刘备集团的政治口碑遭受了一次无法弥补的巨大伤害。后来整个魏国朝堂对于蜀汉的态度就是:蜀,小国尔,名将唯羽。很明显,在曹魏人眼中,刘备集团在军事上真正让他们忌惮的只有关羽一人而已,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都不够咖位。

关羽一死,曹魏集团最大的军事威胁便解除了。关羽就那么点人,却一度打得豪横一辈子的曹操要迁都以避其锋芒,打得曹魏集团中能攻、能防,堪称全方位无死角的前三名将曹仁躲在樊城凹造型而不敢露头;打得孙权集团倾尽举国之力,甚至不惜谄媚辱国,也要精心布置陷阱去置他于死地。光这些对手的反应,就足以证明和体现关羽的历史分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羽是汉末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三分天下时代之腰的人。他死了,这腰便折了。因为此后孙刘两家就永远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了,他们被北方强敌逐个击破、慢慢吞并已经变成了迟早的事情了。

关羽之死,世人皆感遗憾,甚至沉痛,但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其历史影响?以至于,关羽在后世被民间封神,被尊为“武圣”,也招致很多人的非议。
简单介绍一下关羽的生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生在乱世的关羽出生时间不详,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

关羽的出身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从他武艺高强以及后来熟知兵法的表现来看,应该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孩子,大抵是一个没落的世家子弟。

乱世的武夫是很容易惹祸上身的,早年的关羽不知道因为啥事就被迫流落江湖了,后来在幽州涿郡结识了刘备和张飞,衍生了着名的“桃园三结义”。其实“桃园三结义”的真实情况含义就是我们现在一个创业小团队的成立。

此后,关羽以大哥刘备为核心,跟随刘备开始闯社会、搞事业。但是草根创业的举步维艰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建功立业,关羽先是追随大哥刘备投身军旅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想用战功来博取事业的高质量起点,但遗憾的是,在那个黑白难分的年代,刘备和关羽这支毫无根基的创业小团队难以避免地被卸磨杀驴了,战场卖命后,啥也没捞到。

因为没有创业根基,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处挂靠,先是到大将军何进门下去寻找了机会,后来结识了鹤立鸡群的曹操,又加入了曹操的草创团队。后因袁绍声名鹊起,他们又转投了天之骄子袁绍,可惜在袁绍帐下刘备也只捞了个县令编制。其辖地受到了黄巾军的袭扰,刘备又北上投靠了他的老同学公孙瓒,在公孙瓒那里,凭借关系和能力的双重加持,刘备慢慢熬到了平原相的职位,相当于现在一个市级中层干部了。

这一路走来,个中酸楚,难于言表。但关羽和张飞对大哥刘备是始终不离不弃,同食同寝,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刘备是一个小老板,关羽和张飞则充当了刘备的司机兼保镖以及业务干将的角色。在刘备担任平原相后,关羽和张飞也都当上了别部司马,有了打造自己小业务团队的空间。

兴平元年(194年),大老板曹操在徐州疯狂地任性了一把,搞得徐州大地人人惶恐不安。在此情况下,徐州牧陶谦向盟友公孙瓒发出了求救信号,公孙瓒出于维护盟友关系的战略考虑,派青州刺史田楷和刘备等人率兵到徐州充当救火队。

陶谦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老江湖,一眼看出刘备那支千余人的雇佣兵团队身上有着无限空间的业务力量,便挖了盟友公孙瓒的墙角,用豫州刺史的编制以及扩充团队的实惠顺利把刘备这支嗷嗷待哺的业务团队给挖走了。

刘备再次跳槽后,被陶谦安排在小沛驻守。小沛是徐州抗曹的北大门,是首当其冲的抗战第一线。陶谦这种安排,其实暗含了“最危险的工作交给外人去做”的职场潜规则。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不久,机关算尽的陶谦却因病接到了阎王的请帖。在陶谦去世前,徐州局势在内外各种矛盾的刺激下,变得十分紧张而又微妙了。因为陶谦生前为了压制徐州本土士族对他的束缚,刻意重用了丹阳兵以及外来的丹阳势力,这导致徐州本土士族对陶谦的统治内心是不满的。借着陶谦集团即将要换掌门人的混乱时机,徐州本土士族另结新欢,暗中部署,用一种很“高风亮节”的方式把新来的刘备推上了徐州集团老板的位置。

可是,局势险恶,幸福来得太突然的刘备根本来不及好好消化,就被意难平的袁术给针对了,然后被曹操赶出兖州的吕布直接先投靠刘备,然后内外勾结给刘备来一记反勾拳,鸠占鹊巢地夺取了徐州。

刘备忍气吞声地继续给反骨仔守小沛,慢慢积攒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可当刘备的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之后,吕布感觉到刘备的威胁了,又毫无事由地把刘备揍了一顿。

任人拿捏的感觉不好受,走投无路的刘备再次投奔了老大哥曹操。曹操对于这个相识于微末的小老弟很是优待,给钱、给粮、给兵,让他再回小沛当保安。

建安三年(198年),有了老大哥曹操撑腰,刘备感觉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便抢了吕布用来购买军马的黄金,于是又引爆了他和吕布之间的战争。只可惜,势单力薄的刘备还是不是吕布的对手,再次吃了败仗。

最后,还是老大哥曹操亲自出马,才彻底搞死了着名义子吕布先生。但吕布虽然被搞死了,可徐州却也被曹操收入囊中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只能继续委身于曹操集团混口饭吃。

不甘平淡的刘备深知,如果自己不能摆脱曹操自立门户,就注定与自己的理想绝缘了。所以趁着曹操焦虑于应对官渡之战的有利时机,借口南下截击袁术,袭杀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夺回了徐州。

刘备再次占领徐州之后,命关羽守下邳,代行太守职务,自己则率主力驻扎在徐州北大门小沛。

这次,刘备以为曹操没空搭理他,所以态度很嚣张,但万万没想到曹操也是一个喜欢玩惊险刺激的主,居然临时撇开来自北方袁绍的巨大压力,亲率大军瞬息杀了过来,吓得刘备赶紧弃城逃跑了。而被抛弃的关羽,因为下邳根本没有太多的守备力量,不出意外地被曹操给俘虏了。

被抓了活口的关羽,面对曹操各种招降,态度很明确,我关羽生是我大哥刘备的人,死是我大哥刘备的鬼,要我投降是不可能的。杀不杀我,曹老板你自己决定。但你若不杀我,我也不在你这里白吃饭,我关羽为人处事恩怨分明,我得帮你立点功才会清清白白地离开。

若是按照正常的政治生态,曹操是必杀关羽的。一个能力超群且明确堵死为己所用的人,不杀掉确实是后患无穷。但得亏曹操和关羽骨子里都是浪漫到了极致的人,所以后面才有了关羽斩颜良(实)、诛文丑(虚)的名场面,并在关羽封金挂印离开后,演义出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着名桥段。

重新回到大哥刘备身边的关羽,再次跟随大哥过上流浪生活。官渡之战时,刘备被安排到汝南一带打外围策应,一度搞得曹操很是烦躁。

官渡之战,曹操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战,惊险万分地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刘备再次投靠了荆州刘表。在刘表那里,刘备一如既往地融入不了荆州的核心圈,又被当作雇佣兵被派在新野守荆州北大门长达七八年之久。

真正让刘备集团崛起的节点便是赤壁之战,因为孙刘联盟的建立,刘备再也不用过那种寄人篱下的迷茫生活了。当然,这一切主要是天生奇才的诸葛亮帮他捅破了战略上那层窗户纸。

赤壁之战后,建立了新炉灶的刘备集团吸收了刘琦的荆州力量并收并了荆南四郡,总算是站稳了脚跟。

随后在周瑜攻打江陵的一年多之中,不见于史书的关羽其实是干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绝北道。打援其实在军事战争中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援军往往都是生力军,而且战斗意志都是凶猛而又急切的,关羽当时兵力有限,能以一己之力让江陵城中的曹仁得不到襄阳及北方的支援,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正因为如此,一直有点看不起刘备集团的周瑜才会在夺取江陵城后,对老板孙权感叹道,关羽、张飞是熊虎之将,要把他们圈养起来才对。

随后,刘备基于诸葛亮给他谋划的战略蓝图,从东吴借来了荆州,随后又借曹操攻打汉中的时机进入了西川,并巧取豪夺地取代刘璋成为了西川之主。一直穷得揭不开锅的刘备一下开了两个分公司,刘备自己带着诸葛亮、张飞等一众核心骨干去经营新兼并的益州公司了,而最初的根据地荆州完全托付给了关羽。

关羽在镇守荆州期间,其实各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军事方面,襄阳的乐进兵团基本上被他打残了,乐进本人更是受到了降级处分,被调到合肥给张辽当副手去了;防务方面,他未雨绸缪地把江陵城打造成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坚城;治理方面,关羽在荆州深得民望,荆州地界风平浪静;外交方面,关羽联吴抗魏的大方向把握得很好,甚至还和鲁肃上演了千古美谈“单刀赴会”。

但就在关羽散发出越来越浓烈的标杆效应时,汉中之战爆发了。汉中之战,曹操之所以打得那么艰难,甚至还折了他的西面军总司令夏侯渊,其实主要是荆州的关羽牵制能力太强了。关羽在荆州摆出架势,一动不动,曹操在长安就是不敢乱动,各路对他曹操有意见和有情绪的人纷纷投靠关羽而反曹,曹操怎能轻举妄动呢?

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之后,关羽遭受了曹操的全力报复,襄樊之战彻底爆发。在这场关羽的巅峰之战也是最后一战中,关羽打出了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困曹仁、惊曹操、威震华夏的神迹,但无奈于曹操以举国之兵力压和孙权背信弃义背刺,以及靡芳、傅士仁做贼心虚叛变,最后只能退守襄阳一线,再败走麦城,因孤立无援、粮尽弹绝而走投无路,与其子关平拒不投降而以身殉国。

关羽死后,孙权为了讨好曹操,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但曹操对于这个又爱又恨的对手再次表现出了极致的浪漫主义,他以诸侯之礼在洛阳安葬了关羽的头颅。孙权一见老大这么干了,也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则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

关羽死后,被自己的大侄子刘禅追封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但在蜀汉灭亡时,关羽全家被钟会残害,关羽一家的传奇戛然而止。
如何去读懂关羽这个人?

很多人读不懂关羽这个人,其实跟他们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原则搞反了,他们总喜欢到别人身上去挑毛病来标新立异地刺激自己的优越感。

关羽这个人能成为汉末最耀眼的将星,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而且这些道理都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羽的成就。表面上关羽的成就是备受质疑的,一生两次被俘,最后身首异处,他所在的蜀汉集团也最终没能逐鹿中原。但是,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抛开条件谈结果其实就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给你一点萝卜白菜,要你做一席满汉全席出来,你做得到吗?关羽其实一辈子就没打过什么富裕的仗,但是他能够凭借自己手里那有限的资源打出震惊天下的效果出来,这在当时是一骑绝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羽是汉末凭借个人能力所能取得的成就天花板。张辽、曹仁、周瑜等人确实都很能打,也取得了极高的军事成就,但是他们都有平台优势或者风口优势,关羽威震华夏的含金量最高。

其次我们来看看关羽的能力。咱们不要被演义中那种武将单挑带偏了节奏,真实的战争不是那样打的。我们也不要被所谓的胜败论蒙蔽了,什么成功就是王道,胜利者就是厉害,失败者就是不行。关羽一生吃了很多败仗,但他吃的败仗基本上跟他的能力无关,比如镇守下邳被俘,他大哥刘备把主力军都带走了,甚至连逃跑时都来不及通知关羽,这种情况下关羽能守得住下邳吗?比如他绝北道的时候以及截击从江陵撤退的曹仁时,被文聘、李通等人在局部战场击退过,人家曹军是困兽之斗了,关羽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没能全歼曹军而已,这能怪他吗?还有关羽没有打下樊城一事,人家连攻城器械都得不到保障,怎么去拿下墙高城深的樊城?我们看关羽的能力,关键是要看懂他花小成本办大事的能力。就那么点资源,被他倒腾出了多大的动静?这样的能力还需要怀疑?

然后我们来看看关羽的性格。关羽的性格标签最出名的就是两个字:傲慢。即便是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之中,也有“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这样的记载。在《三国演义》中就更没法看了,关羽简直就是一个墙都不扶就服自己的人了。但事实上是这样吗?其实关羽仅仅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侠义之士而已。他当初为什么犯事而远走他乡,不就是好打抱不平吗?他在荆州为什么深得民心,不就是因为他能把荆州百姓视为手足吗?他的队伍为什么战斗力那么强悍,不就是因为他能和将士们打成一片吗?他为什么要拒绝孙权的提亲,不就是厌恶孙权那种故意恶心人的小手段吗?他为什么看不上那些士大夫?不就是因为大多数士大夫都好吃人血馒头吗?

最后我们来看看关羽的品德。关羽的品德应该是没有啥可以争议的,“忠义无双”这四个字已经做了最好的诠释。多说几句,是希望大家能明白这几个字在当时的环境下的分量。整个汉末时代,英雄辈出,但是我们能看到几个忠义之士?毒士贾诩被视为智慧榜样,欺世盗名的陈宫能成功洗白,各路降将能成典范,三姓家奴可以成为常态……那样的乱世,是道德沦丧、信仰流失的时代,正因为如此,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刘备的宽仁厚道、张飞的真性情才会被人无限缅怀。《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尊刘抑曹?因为刘备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极致理想主义浪漫,却是永不过时、永不褪色的。

综上所述,关羽其实是汉末最具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武将,是符合世人各个层面要求和期望的英雄。曹操与其惺惺相惜,宁愿放虎归山也不愿伤其性命,最后收其头颅却以诸侯之礼厚葬;程昱、郭嘉等人都认为关羽、张飞是万人之敌,周瑜称其为熊虎之将,张辽、徐晃等当世名将与其亦敌亦友,心存敬意;整个曹魏朝廷曾评价:“蜀小国也,名将唯羽”。三国之后,两晋南北朝,提起猛将,无不以关张作为标杆……这才是真实的关羽。

但是,承认了关羽的个人能力和历史分量,就真的读懂了关羽这个人了吗?没有这么简单,要真正读懂关羽,归根到底要读懂他身上的阶级属性。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猛将如云,但为什么是关羽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了呢?比如吕布在后世演义成武力无双的天下第一,比如张辽也有逍遥津八百破十万的神迹,比如赵子龙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比如张飞在当阳桥头喝退数万曹军……这些人为什么就替代不了关羽呢?因为他们都不能像关羽那样承载起世人对于历史、对于文化的美好憧憬,或者说不像关羽那样无瑕疵。

比如吕布,三姓家奴,不忠不孝,这样的人是不能用来做榜样的;比如张辽、赵子龙其实都是降将,忠臣不事二主,他们也不适合用来做臣子标杆;比如张飞在勇猛、忠诚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但是在智慧格局、儒雅修为等方面又略显不足……只有关羽是真正的360度无死角的人。

关羽其实是很能代表世人对于真正的英雄的期待和预期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成为英雄和偶像的同时,世人都能在关羽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所希望、所期待的样子。

首先关羽的出身比较接底气,不像吕布这些军阀出道即巅峰,这在大多数人心中是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抵触情绪的;其次是关羽的为人,不忘初心,按照规矩来,比较符合世人做人要堂堂正正的潜在要求;然后是关羽跟随大哥刘备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抱大腿、不变立场、不改豪情,凭能力和努力在改变命运,这也比较符合世人要靠自己的发展观。最后,从道德维度来说,关羽忠义无双、名盖一世,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精神和思想教育意义。

楚汉相争的时候,把英雄气概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项羽;汉末纷争的时候,把英雄主义推至顶峰的武将是关羽。羽亡,前汉兴;羽亡,季汉灭;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种轮回或者巧合。
关羽封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现在很多人对于关羽在后世封神是颇有非议的,其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一是关羽这个武圣不是原装的,他是顶替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上位的;二是关羽归根到底是一个失败者,人们对于失败者往往是比较苛刻的,认为失败者不配封神。

但是这样的非议其实是陷入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认知困境,本质上是没有读懂“偶像、标杆、榜样”的真正含义,也就是没有读懂“信仰、秩序、道德”的真正内涵。

封神、打造标杆、树立榜样的真实意义在于塑造和引导一种的新的秩序,它的潜在意义是需要超越世俗的成败的。比如说着名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为什么那么多商纣王阵营的反派人物都被封神了,而且有些级别还远远高于周文王阵营的正派人物?又比如,司马懿在关中抵抗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明明被诸葛亮打得不敢应战了,为什么反而会受到曹魏朝廷的表彰?这些人物和事情的核心意义就是在于教化世人,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应该像他们那样做!这才是榜样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说,读历史贵在读懂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合理性,其实核心意义也就在于此。

关羽是最终失败了,但是,如果关羽最后成功了,这合理吗?他所处的环境和他所具备的条件能促使他成功吗?关羽的失败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不应该纠结他失败与否,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看到他忠贞不二、以弱敌强、不离不弃、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和信仰追求。

我们来做个假设,假设关羽在曹操极力拉拢他的时候,顺势投靠了曹操,以关羽的能力,难道他取得的成就会比张辽等五子良将低吗?但是呢,投降的关羽还会是后来封神的关羽吗?不可能!因为他的精神内核变质了。

关羽这个人身上有很多隐性的东西是大家没有真正去用心去体会的。

比如他的浪漫,曹操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们都是将浪漫主义演绎到极致的人。我曹操喜欢你,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应该杀了你,但因为喜欢所以不舍,我愿意为我的一厢情愿买单;我关羽是不可能为你曹操效力的,但是我不骗你,我明确而又坚定地告诉你答案,何去何从你曹操自己选择。但是你把我当贵客礼遇着,我也不白嫖你的恩情,我得帮你阵前杀敌,报了你这知遇之恩才会离你而去……多么光明磊落的汉子呀!

比如他的天赋,关羽为什么能成为汉末名将的天花板,水战、陆战、小分队突击、大兵团作战等等,就没有他不精通的,要知道人家是一个流落江湖的北方汉子哦!这其实都是靠肉眼可见的天赋,人家边打边学,通过在实践中自我摸索而打通任督二脉,大家不服能行吗?汉末名将何其多,但大多数名将都是自带部曲,拥有宽松的学习和实践资本,对比之下,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草根英雄、平民英雄就太难能可贵了。

比如他的成就,很多人心理阴暗,总是死盯着关羽两次被俘、身首异处的事情,抬杠说关羽浪得虚名。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去承认和尊重别人的成功与优秀。关羽跟着大哥刘备创业,他过了什么好日子?打过什么富裕的仗?下邳城被俘,那是刘备把有限的主力都带走了,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败走麦城,兵败身亡,那是曹操出动几乎所有能够调动的名将和精兵,是孙权背信弃义,出动了东吴四大都督中存世的两大都督,是靡芳、傅士仁做贼心虚在背后捅刀子,是大哥刘备的实力有限没办法给他提供后援和保障等诸多杀招导致的。相反,他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他率领几千人在周瑜打江陵的时候绝北道,率领三万人左右斩庞德、降于禁、俘敌三万,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欲迁都避势……这些都是难以复制的神迹。

比如他的为人,大家都觉得关羽为人傲慢。但是大家知道他的傲慢其实代表着一种赤诚吗?他为什么拒绝孙权的提亲?那是孙权在政治上给他下套,在分化他和刘备之间的关系!他为什么对士卒很亲善而对靡芳、傅士仁等士族比较轻视?因为士卒们的心相比于那些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士族要纯粹得多。吃瓜群众有时候很荒谬,一个老板或者管理者,对干部或者群众好或者不好,在他们眼中永远都是不对的。在汉末那个以万物为刍狗的乱世,像关羽这样真正重视民生的人居然会被视为真正的傲慢,甚至愚昧,何其荒谬呀?!

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读懂关羽,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关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立场决定观点。曹魏政权把关羽视为心腹大患,他们是不可能神化关羽的;那些被关羽压制的心怀鬼胎的地方士族,他们也不会神化关羽的;那些要以成王败寇逻辑带节奏的人,也不会神化关羽的……但是,我们众多普通的奋斗者、纯粹的爱国者,是真的需要发自内心去尊重关羽的。

关羽封神其实归根到底是在传递一种普世的良性价值观,它在告诉或者引导大家思考一个哲学问题:人,应该怎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