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明末贰臣录,躺平的首降者李永芳

2023-11-09 17:05:02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万历朝后期以游击军职任抚顺千户所备御官。当时辽东绝大部分地域推行军卫管理体系,李永芳也难得未受文官直接管辖成为抚顺地区的一把手。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向大明朝发出了挑战檄文。正式叛明的努尔哈赤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抚顺,不过这并不是努尔哈赤和李永芳的首次碰面。

万历四十一年,四处征战、急速扩张的努尔哈赤开始让明朝忌惮。在其攻打叶赫的过程中,明廷派遣千余明军进驻叶赫东、西二城。人虽不多,但态度十足。还不敢和大明撕破脸的努尔哈赤,不得不退回建州并辩解出兵原因。

为了放低姿态,努尔哈赤亲自将“自辩信”送到抚顺。而负责接待努尔哈赤的人,正是李永芳。此时居上位的李永芳怕是想不到,五年之后就轮到自己来考虑是不是得“低眉顺目”了。

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稍足备任使,犹将举而用之,与为婚媾;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 且汝出城降,我兵不复入,汝士卒皆安堵。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 ……

《清太祖实录·卷五》

在率大军出征前,努尔哈赤先给李永芳写了封招降信。先将李永芳夸赞一番并许以重利,“与为婚媾”和“一等大臣同列”。随后又发出警告,如果不服从,不仅他李永芳的家眷,全城上下都将不保。

无力也无心应战的李永芳,待后金大军至抚顺后就献城投降了。对于这个正式叛明后的“首降”,努尔哈赤也给予了足够的厚待。

首先,禁止部下掳掠城中财物,也未要求李永芳及其属从“剃发”。原李永芳麾下将领,仍归李永芳统摄。其次,抚顺以及附属东州、马跟单两屯城的降民,努尔哈赤也未依常规分配给权贵、功臣、将士为奴,而是分散编入各旗成为汗国开荒边民。最后,将第七子阿巴泰的长女嫁给李永芳。

努尔哈赤的这一套“怀柔”组合拳,迅速收服了李永芳。

在努尔哈赤率兵以及新俘的数万人丁返回赫图阿拉时,广宁总兵张承荫、辽阳副将颇廷相、海州参将浦世芳率一万明军赶来救援,李永芳率部众和后金军一起大败明军(张承荫、颇廷相、浦世芳三人战死)。

之前努尔哈赤招降李永芳的条件之一“一等大臣同列”,并不是泛指高官厚禄,而是直指实权。努尔哈赤称汗时,后金一共有五个“一等大臣”。他们不仅实际握有军权,也直接参与军国大政。

注:后金开国的五个一等大臣分别是信永公费英东(瓜儿佳氏)、宏毅公额亦都(钮钴禄氏)、温顺公何和理(董鄂氏)、忠烈公扈尔汉(佟佳氏)、觉罗公安费扬古(觉尔察氏)。后金初期国政处理流程大致是先由五大臣拿出处理意见,再交四大贝勒复核,然后由努尔哈赤决定是否实施。

李永芳也非常看重这个,一旦获取“一等大臣”的职衔,也意味着进入后金的核心权力圈子。

为了博取努尔哈赤的好感,李永芳不仅率属从主动剃发表明忠心。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战役,李永芳也积极参与其中。除了亲赴战场,还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后金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世居辽东并担任军职,李永芳不仅对辽东各级将领颇为了解,还和其中不少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李永芳则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后金获取辽东各地驻防明军的情报,帮助努尔哈赤劝降、策反明将。

除此之外,李永芳也通过在明朝官员、将领之间制造、扩大矛盾,来为后金获取战场上难以得到的利益。

天启元年,辽东经略袁应泰有意清查账目,整治军中吃空饷的恶疾。得知消息的李永芳遂联系爱吃空饷的沈阳守将贺世贤,为其出谋划策。最终两人商议的结果是,后金出兵掠抢沈阳周边,“数密请李永芳引虏亟入”。

贺世贤觉得后金掠抢人口、财物获得实惠。自己放其入寇,即可引开经略视线,又可借机捞一些军功,皆大欢喜。后金则利用这个机会,一面派遣奸细入城暗招内应,一面组织大军突袭沈阳。

最终重镇沈阳在来不及求援以及里应外合之下被迅速攻陷,贺世贤和他的千余家丁也被围歼于沈阳城外。随后在浑河,后金付出重大伤亡也无法击溃前来救援的白杆军、浙军。还是李永芳出的主意,重金收买沈阳的炮兵,用火炮轰开了两军组织严密的军阵。

后续的辽阳之战,除了袁应泰应对失策,李永芳事先买通的内应也为后金破城做出了不小贡献,“辽沈相继陷没以皆有内应也,辽人巨族通李永芳者百余家,约期举事”(出自监军高出密揭)。

李永芳的得意之作是策反了广宁巡抚王化贞的爱将孙德功。

王化贞升任广宁巡抚后,为了一举荡平后金,命孙德功秘密联系李永芳,欲以免其死罪和彰表功绩为条件策反为内应。李永芳则趁机以富贵荣华收买了孙德功,并假投降忽悠王化贞。

天启二年,努尔哈赤率众渡过辽河向广宁进攻。自以为大计将成的王化贞,将广宁明军主力尽行遣出与后金决战。两军接战正酣时,阵中的孙德功突然大呼“兵败矣”并率众逃跑。明军很快就乱作一团、全线崩溃。

逃跑的孙德功则返回广宁继续蛊惑失败,搞得广宁大乱,众将无心据守纷纷弃城逃亡,巡抚王化贞都差点成了孙德功的献城附赠品。

广宁惨败不仅让王化贞组织的十几万平辽军化为乌有,与王化贞矛盾很深的辽东经略熊廷弼更是借机直接弃守关外退回山海关(后两人因失土和“功罪一体”被判死罪)。这导致辽东局势彻底逆转,可谓是明金战争的重要节点。

对于后金乃至其后的满清,李永芳之功不可没。不过从此之后,李永芳却鲜有功绩。不是他不想干了,而是因功他不得不“躺平”。

“首降”者的身份以及努尔哈赤的亲口许诺,如果再辅以重大功绩,那就只能位列或者推到与“一等大臣”同列的位置,但是努尔哈赤并不愿意让一个汉人成为女真的开国功勋以及中枢重臣。

首先,努尔哈赤和后金不少高层人员,骨子里一样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连非建州一裔的女真都不信任,更别说归降的汉人了。

其次,“满汉之别”是谁也绕不开的一道坎。即便是随着后金摊子的铺开,后金上层也意识到唯有汉化才能真正占据辽东乃至近据中原。但是骨子里的族裔观念,让他们心里仍然认为满族才有资格占据最上层的位置,分享最核心的权力。

因此努尔哈赤赐李永芳“免死罪三次”的荣耀后,再也不愿他立功,只希望他作为一面招降的旗帜,享受富贵并混吃等死,当年许诺的“一等大臣”是再也不提了。

努尔哈赤死后,李永芳主动站队皇太极,并积极参与后金事务,意图再博一次。

天启七年,后金进攻朝鲜。皇太极的目标不是攻占朝鲜,而是快速进攻、展示实力,逼迫朝鲜退出明金战争,不再支持毛文龙部。但是率军出征的主帅阿敏,却有别的心思。

在朝鲜国王表示愿意谢罪盟誓后,阿敏不愿意收兵,主张继续进攻收服朝鲜全境。其真实目的是将朝鲜变成自己的地盘,扩大与皇太极争夺后金控制权的筹码。

随军的李永芳则公开提出反对意见,理由一是“背前言不义”,其二是需要遵从大汗(皇太极)的命令。

李永芳的言论获取了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贝勒的支持,虽然阿敏气得要死并威胁李永芳一番,“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但也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

李永芳此举不仅让皇太极的战略得以执行,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当时明廷正要求袁崇焕出兵进攻后金),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后金内部斗争的烈度。

皇太极虽然明白李永芳的功劳,但是也不吭声。他对李永芳的态度和他的父汗是一样的,还是继续躺平为好。崇祯七年,李永芳垂垂将死,皇太极封其为三等子爵,对他的功绩总结为“归诚最先”,不久后李永芳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