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数学家陈景润,“算”出了1+2=3,却为何“算”不出1+1=2?

2020-04-29 18:00:51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圆脸兔

1+1等于几,听到这个问题,不用经过大脑思考,我们就可以说出答案2。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常人看来简单的不得了,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的1+1=2,在数学家们看来,那是比古时候那些人过蜀道还要艰难的遭遇。

那幺这个1+1=2究竟难到何种程度,让这些数学家们呕心沥血这幺多年,却依旧没有证明出来?

“1+1=2”究竟有多难

“1+1=2”这个让无数数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等式,普通人只是把它当作一道小学数学题,然而就是这道小学数学题,却总让人说不清道不明,摸不着一点线索。


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某一天偶然的发现了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公式简称(1+1=2)。为了证实自己这个猜想是存在的,哥德巴赫绞尽脑汁,但是无奈实力有限,最后啥也没有证不出来。

后来没有办法了,他只好去联系数学家欧拉,欧拉是函数符号的创立者,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

面对这样的数学大家,哥德巴赫是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欧拉这里。先不说受人所托,欧拉自己爱数学如痴,看到自己没见过的数学难题,一股脑就栽进了这个哥德巴赫猜想,并在此路上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头。


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欧拉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一直到自己生命的尽头,也没有证明出来这个猜想。

两位聪明绝顶的大数学家都失败了,可见(1+1=2)是难道了极致。但人的求知欲是无穷的,越难就越想去解开它。

数百年来,世界上无数数学家前仆后继,耗尽毕生心血,想要证明出1+1=2这个猜想,但他们大都无功而返,只有少数数学家得出了一些与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沾点边的结论。

没有想到的还在后面,就像越研究越复杂一样,哥德巴赫思想人尽皆知,想要解开它的人越来越多,但至今没有人做到这件事。

哥德巴赫猜想也被传得神乎其技,变成世界级难题。但我想,每个爱数学的人内心应该都渴望解开哥德巴赫猜想吧!

1+2=3

为了解开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们可谓是夜以继日,坚持不懈的研究。

1966年,我们国家的陈景润先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证出“1+2=3”。这个发现震惊了整个数学界。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疑惑了,不就是证明了“1+2=3”这个等式吗,有这幺厉害吗,又不是证明了“1+1=2”?这不是吹牛,这幺多年来,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答案,陈先生证明出来了。

“1+2=3”有多牛呢?其实在陈先生之前,已经有无数数学家拼尽毕生所学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但得出的结论不尽如人意。

1932年,英国数学家埃斯特曼证明的是“6 + 6”。

1937年,来自意大利的蕾西也只是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作为世界强权大国苏联的数学家布赫夕太勃,证明到的数字,也只是“5 + 5”;此后布赫夕太勃不放弃,到了1940年,才进一步的证明到“4 + 4”。

1956年,来自中国的王元证加入哥德巴赫猜想大证明,不过也只是走到了“3 + 4”、“3 + 3”、“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再进了一步,不过也是才到“1 + 5”。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再出出山,他和小维诺格拉多夫,以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在近代,数学家们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得出了这些结论,却没有人可以证明“1+1=2”,哪怕只是一人。这个时候,近三百年来,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1+2=3”一经发表,就“登上了热搜”。

对于数学家来说,“1+2=3”不仅仅只是一篇文章,还是让数学界看到解开哥德巴赫曙光的指路灯,这怎幺能让人不兴奋啊!

可见陈景润先生的这个答案真的是异常重要啊。这样说,凡是想要摸清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都不能绕过“1+2=3”这个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下进行。同时,这也意味着“1+1=2”依然没有被证明出来。

数学原点

陈景润先生通过多年的思考努力,在研究前人方案的基础上,最终证明出了,至今为止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

这说明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需要更多的人和时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数学家们像前人和陈景润一样坚持不懈,相信解开哥德巴赫猜想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哥德巴赫猜想”

1+1=2:数学的原点——中科院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