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林彪不爱与人寒暄,但有一人却让他破例,林彪:有事没事来家里玩

2023-06-27 17:01:18

林彪,一位精于运筹的军事家,性格沉默寡语,不喜欢交际,更不爱主动与人嘘寒问暖。按理来说,这样的人应该对谁都是一副不苟言笑、难以接近的“高冷”的形象。

但他只对一人例外,那就是李福泽。林彪在广州休养时所住的处所,是当时李福泽上下班的必经之处。

每次林彪看到了路过的李福泽,都会热情的问:“福泽,今天下班后有事吗?去家里坐坐吧。”

林彪这不是客套,他次次都会这样邀请李福泽。

那这个李福泽到底是谁呢?为什么林彪单单对他和对其他人是不同的态度?他是有什么了不得的过人之处吗?
家底殷实

这个让林彪热情以待人的人,就是我国开国少将——李福泽。

李福泽,1914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的昌邑市下营镇火道村。他出生在一个工商业资本家兼地主的家庭,祖父辈时家庭就已显赫,再加上父亲经营啤酒厂,他的家庭便是名声响亮的大富户了,他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三代”。

在那个许多人居无定所,饭不饱腹的艰难年代,他家的房产就已经多达两三百间了,可见这位富公子的童年生活有多幸福了。

当然,出身于这样的殷实家庭,长辈们自然会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进到最好的学校,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以便以后有能力继承家庭事业,所以他小时候就进入了私塾学习。

而他也并没有像有些纨绔子弟一样因为自己出身好,就整天玩物丧志,而是勤勤恳恳,认真学习功课。也是这段在学校里的日子,让李福泽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为他之后参加革命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皇天不负有心人,1935年9月,李福泽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系。

在他入学几个月后,日军加紧了对我国国土的侵略,将邪恶的侵略步伐一步步踏向华北,直逼我国的“心脏”地区,民族危机加深,救国任务迫在眉睫。

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了,其中当属学生最为积极,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学生大请愿,要求政府积极行动,抵抗日军的侵略行径。李福泽也是万千请愿学生中的一员。

但这些忧国忧民的勇敢学生并没有如愿,迎接他们的,是国民政府打在他们身上的棍棒,是强制抓捕进监狱的暴力,是明知国难当头却视而不见的冷漠……这种本末倒置的荒唐之举,让无数国人为之愤怒心寒。

一腔热血被冷水狠狠泼下。当时的他,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弃笔从戎

到了1937年7月7号,“卢沟桥”事件爆发,他便已经下定决心,投身于革命事业。但要知道,他的家庭几代从商,每个人都是和钱、和知识打交道,几乎没有人和军事打交道。如果直接和父亲坦白,表明自己想要参军打仗,恐怕家中没有一个人会同意,甚至会劈头盖脸的数落他一顿。

于是他没有告诉家人们他的真实想法,而是以学业为借口,从他父亲那里要到了数量不菲的经费,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道,秘密的从学校去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我们知道,参加革命战争的将士们,大多都出自贫苦家庭,他们为了争取自身的权利,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接受过中学,甚至小学的教育,就积极投身于战争中了。

所以像李福泽这样出身高门大户,甚至接受了在现在看来都很高知的教育的人,在那时真是少之又少,极为罕见。

正因为像李福泽这样的人太少,所以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他到了陕北这样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后,会不适应、有抵触的情绪。

但他到达陕北后,便开始在公学系统的学习革命知识与理论。学习了包括毛主席撰写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着作,在思想上已经完全合格,并且打下了非常好的军事基础。

但只知道理论还不够,要想干革命,一定得实践!

于是从公学毕业后,他又接到了秘密任务,回到了他的老家山东,组建了“山东八路军七支队”游击队,正式的开始了他的“戎装“之旅,并在同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他一生的革命军旅中,他领导指挥了很多次战役,渐渐从营长、团长、旅长干到师参谋长……但其中最为出彩且令他最印象深刻的,还属“塔山战役”。

在塔山阻击战中,他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参谋长,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与领导者。他制定了此次阻击战的作战方案、兵力部署等等,他发挥的作用可谓是十分重要。

当时,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亲自部署“东北决战“,打算让“东进兵团”由锦西驰援锦州,进而消耗东北野战军的精力。而塔山,它既不是一个塔,更不是一座山,而是位于锦州和锦西之间的一座小村子。

它虽然“小”,但它的地理位置对于解放军来说,却比泰山还“重”。要想粉碎国民党的计划,就必须守好塔山这个国民党驰援的必经之路。可想而知这场战役有多么的重要。

鉴于此次阻击战的重要性,李福泽加强了对所有士兵的管理。他知道只要有一个人松懈,对于整个队伍来说都是伤害巨大的,所以他十分的严格。

1948年10月10日凌晨,天空还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万物俱静。突然,一阵炮火声从远处响起,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与和平——国民党“东进兵团”开始进攻了。李福泽同全体将士们开启高度警戒“模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以迎接敌人。

古人讲:“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众人成聚,圣人不犯”。国民党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选择集中炮火猛击塔山。他们将炮火对准了战士们刚刚修好不久的防御工事,一时间泥土飞扬、铁木飞溅,防御工事被击破了。国民党不要命似的往塔山阵地上冲来,情况十分危急。

看到这一情形,解放军将士们视死如归,与敌人兵刃相见、赤身搏斗,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多亏全体将士们的英勇奋战,敌人撤退了,防线守住了。

第二天,解放军又与敌人从白天浴血奋战到傍晚,国民党军已经付出了伤亡1300人的惨重代价,但还是没能伤到塔山的“要害”。

第三天,国民党因前两天的惨重伤亡,并没有发起进攻。解放军趁着这个大好的机会,修缮之前被损坏的防御工事,增强防御与正面对抗的能力。

战争进行到14日,塔山阻击战迎来了最关键的一战——锦州总战。国民党再一次冲向塔山,他们叫喊着、奔跑着,如同“丧尸”一般,与解放军正面交锋。解放军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以一当十,始终没有退后一步,与敌人激烈搏击。双方一直激战到黄昏,最终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15日,历时六天的塔山阻击战结束,锦州解放,敌人的计划被粉碎,李福泽立下了赫赫战功。

值得一提的是,李福泽也并不是一个板着脸,只会严肃的征战沙场的人,他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爱好——喝酒。而因为这个爱好,他制造的“名场面”也不在少数。

例如有一次敌人的炮声都近在耳边了,他还坐在营地的帐篷里,悠闲的吃着花生米,喝着小酒,一点也不像是一个正在经历战争的人。为此,他也被胡奇才呵斥,但他也只是冷静的解释说所有工作都安排妥了,并且继续喝着他的小酒。

还有一次,上头明令要整肃军风,不得出现在军中喝酒这种有辱军人风范的事。李福泽忘了有这茬,大早上就烂醉如泥,刚好又碰上前来巡查的新兵,被逮了个正着……

具有如此“反差感”的李福泽,在军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西北大漠中的守护者

新中国成立后,炮火硝烟未散,国际形势千变万化。为了筑建国防屏障,党中央决定发射“两弹一星”。因为军中正牌大学生本来就较少,且在像复旦大学这样顶尖的大学上过学的更是稀有,于是军中的领导干部推荐了李福泽。

得到命令后,李福泽从广州军区赶到了西北,奔赴茫茫戈壁,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训练基地的副司令员,凭借报国深情燃烧每一处生命,继续为我国的高科技事业奉献。

1960年某天下午,林彪到兰州进行部队视察,一下飞机,他便看到了之前一起共过事的李福泽。林彪知道李福泽是个富二代,但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在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所以看到他时非常惊讶。

经过了解,林彪对李福泽刮目相看,觉得他能力出众,是不可一世的栋梁之材。觉得也许是这个原因,让对人深沉寡言的林彪在之后碰见李福泽时,都会异常热情的邀请他去家中做客。

当时,国家邀请了苏联的专家专门到基地教授知识和技术,但专家们规定了学员们的笔记必须要交到专门的地方保管。这也就意味着,李福泽即使上了课,也不能保证真正将知识刻在脑子里。于是他更加勤奋努力,争取每节课讲到的东西都做到烂记于心、过目不忘。

这样还不够,他为了能多从苏联专家们那里学到真东西,还摸清了专家们的爱好。比如喜欢喝酒。于是他自掏腰包,请他们喝酒。人们都说“酒最能拉拢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李福泽也想趁着专家们的酒兴,吐吐真言,趁机多学点知识。

而他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还有不可忽视的生活方面的问题。西北地区常年干旱缺水,没有中原地区那样大片栽种着的粮食田地,那里只有成片的荒漠与戈壁,只有稀疏的,甚至不能抵御风沙的沙枣树。

正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饿得发慌,只好把植物上的叶子磨成粉,掺杂在粮食中以混个温饱。

在如此艰难的时势中,李福泽没有被漫天的黄沙击退,没有被干旱、缺水缺粮的境况打败。他和其他人一样,用一支笔、一把尺、一个笔记本,在寂静与荒凉中书写了新中国崭新的未来。

后来,他指挥发射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第一枚中程导弹、第一枚核导弹、第一枚远程导弹,以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这一个个捷报,粉碎了超级大国核垄断和核讹诈的阴谋,中国这个“东方雄狮”逐渐崛起,傲然屹立于世界前面。

“捧出一颗丹心,献予亿兆生灵。”

东方红升空,燃烧的不仅仅是燃料,更是像李福泽这样扎根大漠的革命人的青春年华与满头黑发。他们从青丝坚守到了白发,从步履矫健坚守到了两腿蹒跚。

“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事业开拓者与奠基人”

这样响当当闪亮的荣誉名称背后,是用陪伴儿女的日子以个位数计量换来的,是用思念家乡却只能长叹一声换来的,是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和一颗为国奉献的真心换来的。

1996年12月24日,李福泽将军病逝。去世前,他的遗言是将骨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洒在塔山,一部分洒在奋斗了半辈子的两弹基地酒泉航天城。

他生前守住了塔山,成功抵御了敌人的进犯。去世后,他依然守护着塔山,这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他生前奉献于航天,去世后,他长眠于大漠,这个他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地方。

时间如流,却并不如烟。李福泽从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一直战斗到西北大漠的导弹发射场上,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仍回荡在每个人的心胸上,他那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仍慷慨激扬。他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我们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两种精神:一种是典型的英雄气质,一种是淡泊名利的品质。

在战争年代,他甘愿放弃家中给予他的优渥生活,敢为人先,奋勇杀敌;

在和平年代,他甘愿放弃平静安稳的生活,严格执行军令,在戈壁荒漠上默默奉献,为祖国开辟了一项极为伟大的航天事业。

我们也要像李福泽这样的革命先辈一样,为让国家免遭列强的欺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