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92年邱会作来京,张震设宴为他接风,席间连连称他“老同学”

2023-06-19 17:01:42

1992年,在陕西西安市郊居住多年的邱会作住进了省委干休所,整个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邱会作产生了想去北京看一看的想法。

邱会作深知他过去走过一些弯路,料想这次北京之旅一定会很冷清,殊不知除了老战友请他吃饭寒暄外,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张震也亲自设宴为他接风。

张震的举动让邱会作十分诧异,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张震居然在席间称呼他为“老同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邱会作的一生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经历呢?

管后勤兢兢业业,“泄密案”险遭处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从此中华大地上革命的火种蔓延开来。有道是:“革命不分先来后到,也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一切救国运动都值得被歌颂。”邱会作算得上是参加革命比较晚的一批人,直到1929年12月,他才正式加入红军,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部队崭露头角。

和那些能征善战、运筹帷幄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不同,邱会作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后勤工作上。当年党中央为了让红军将士们能接受教育,费了很大心思成立了工农红军学校,邱会作得知后立刻就报了名。

在工农学校学习的那段时间,邱会作逐渐显露出极强的数学天赋,别人用算盘都没有他心算来得快。对于当时的红军队伍来说,像邱会作这样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他很快便被调到中央总供给部,负责各种物资的清点和交接工作。

毫不夸张的说,供给部就是红军赖以生存的仰仗,也是一个绝不能出问题的地方,所以足以看出当时中央领导对邱会作的信任。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后,年仅19岁的邱会作便升任军委四局审计科的科长,让许多人都感觉很不可思议。

从表面上看,邱会作就是一个未发育健全的“毛头小子”,可他的本事却非一般人能够比拟。有他在队伍的后方保障后勤,中央领导特别放心,多次表扬邱会作的后勤工作称职且出色。

周总理曾经不止一次在会议上公开称赞邱会作,邱会作年纪虽小但深受几位中央领导的喜爱,因此有些保密性比较高的问题也时常交由他处理。

1934年6月,正在军委总供给部工作的邱会作接到了周总理下达的命令,让他亲自带队去完成一项秘密任务。

当得知这项秘密任务内容的时候,邱会作当时就被惊呆了,组织上居然要炸掉辛苦经营多年的兵工厂和各类物资仓库。红军的家底本就不富裕,这样的举措无疑给革命蒙上了一层阴影。

原来,毛主席等人预感到蒋介石即将对根据地展开新一轮“围剿”,提前做好了撤退的准备。至于那些带不走的东西只好就地销毁,白白浪费也不能给国民党留下,于是便有了这次秘密任务。

这次任务之所以保密,完全是为了防止将士们得知后士气低沉,不利于后续反围剿斗争的展开。在执行任务之前,周总理又特意叮嘱邱会作,对这次任务的内容一定要严格保密,绝不能透露出半点风声。

邱会作起初并未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直到正式执行任务的时候,他看到了从中央政治保卫局抽调过来的几名警卫。中央政治保卫局就相当于今天的纪委和国安局,在当时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权力最高的政治机构,邱会作这才明白中央对此事的重视。

不久之后的一天夜里,邱会作带人秘密炸掉了兵工厂和几个物资仓库,他的全部行为都被政治保卫局的同志看在眼里。几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国民党军队果然大举进攻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就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邱会作突然遭到中央政治保卫局逮捕,理由是他掌握了大量中央机密情报。为了防止这些情报被泄露出去,中央政治保卫局的同志打算将邱会作秘密处决。邱会作被吓得不断求饶,但依旧被五花大绑送往了军法处。

幸好当时周总理从旁边路过,得知邱会作的情况后,他下令网开一面放过了邱会作。若不是周总理出面力保,恐怕邱会作早已不在人世,以至于多年之后他依然对周总理心存感激。

其实在那段艰难的革命年代,邱会作还是为党和人民做出过不少贡献的,他在统筹后勤方面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因为长征前夕涉及到情报泄露问题,邱会作险些遭到秘密处决,这一点也成了后来战友们对他褒贬不一的原因。
转战东北引争议,治军不严被免职

进入解放战争阶段后,邱会作便不再负责后勤工作,而是转战到了东北前线。

1947年8月,冀热辽军区部队正式改组为东北民主联军八纵,黄永胜担任八纵的司令员,邱会作则兼任政委和政治部主任。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像邱会作这样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是不足以担任八纵政委一职的。当初中央下达这份任命的时候,也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可邱会作偏偏就做出了一番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八纵司令员黄永胜“勇有余而谋略不足”,所以八纵的政治工作完全靠邱会作一个人完成。当时八纵内部新兵特别多,管理起来十分麻烦,可邱会作从没喊过苦叫过累,在极短时间内就让八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这才意识到,邱会作不仅是管理后勤的一把好手,做起政治工作来也毫不逊色。当时还一度传出这样一种说法,林彪打算让邱会作出任八纵司令员。这种说法虽然可信度不高,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领导们对邱会作的赏识。

后来八纵司令员黄永胜因为一些个人问题遭到免职,时任冀热辽分区书记程子华安排段苏权接替了黄永胜的职务,邱会作也因此和段苏权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晚年邱会作去北京的时候,很多人都碍于身份不敢和他见面,但段苏权却第一个请他吃饭。

初到八纵的段苏权感受到了一种极强的紧促感,他还没来得及熟悉部队,辽沈战役便爆发了。很快段苏权便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他迅速率领部下沿北宁线南下,切断国民党义县守军和锦州方面的联系。

1948年9月16日夜,在完成上级交代的第一个任务后,段苏权又接到了迅速占领锦州附近机场的命令。由于这份情报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延误,等段苏权正式接到命令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

段苏权

更要命的是,锦州附近有两个机场,一个已经废弃,另一个则在兄弟部队九纵阵地的另一边,如若抢占就必须要先通过九纵的阵地。考虑到贸然行动会打乱九纵的作战部署,段苏权便发电询问需要抢占的是哪一个机场,殊不知他的举动遭到了参谋长刘亚楼的痛骂。

刘亚楼怒斥段苏权贻误了战机,还指责他不懂得随机应变:“一个废弃的机场你打下来有意义吗?”

当刘亚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段苏权才知道他犯了一个巨大的失误,这也让他的处境瞬间尴尬起来。

其实纵观辽沈战役全局,八纵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们更多时候是负责助攻的任务。无论是切断义县敌人与锦州方面的联系,还是昼夜急行军阻击廖耀湘兵团,八纵都及时而有效地的了任务。但八纵也因此远离了正面战场,在主力部队进入锦州后6小时才突入城中。

因为八纵司令员段苏权决策上的一些失误,八纵的缺点被不断放大,他也在部队里留下了“不会打仗”的坏名声,很快便被调往作战处担任处长。尽管段苏权和邱会作并没有搭档太长时间,但段苏权却对这个搭档充满了感激,他们也算是一起承担了所有责任。

1948年10月,八纵下属的23师68团夺取了锦州附近的一个战略高点——小紫荆山。攻下阵地后,副团长韩枫便带着手下兄弟吃饭,只留下一个连在阵地上驻守。结果国民党军队乘这段时间发起了反攻,小紫荆山阵地也因此失守。

68团犯下如此重大的错误,理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可他们居然瞒下了这件大事,打算重新夺回阵地再将功补过。结果还没等他们有所行动,林彪、刘亚楼等人便从国民党电台得知了小紫荆山失守的消息。

林彪几人得知后大怒,当即就打电话到八纵的指挥部质问,直到这时段苏权和邱会作才知道小紫荆山失守的消息。这是多么严重的一次军事失误,堂堂司令员和政委居然不知道手底下部队的作战情况,也难怪毛主席会亲自下达这样一条批示:

“大军作战,军令应加严。”

后来哪怕小紫荆山阵地被重新夺回,此事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无法再挽回。

段苏权和邱会作先后被解职,当时擅自下令撤退导致阵地失守的连长于沛然则被执行枪决,此事当年在军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功过自不能相抵,历史由后人凭去

其实在段苏权和邱会作的共同治理下,八纵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部队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任何人都没有犯错的余地,多年后邱会作回忆起此事,依然会感慨时局的艰难。

不过后来在身边战友及诸多领导的支持下,段苏权和邱会作又重获重用。段苏权继续担任司令员的职务,邱会作则在建国后成了后勤部部长。

可惜后来邱会作走了不少弯路,在那段特殊时期,他和四人小组实在走得太近了些,以至于后来阴霾散去后遭到了组织上的清算。

但念在过去邱会作对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组织上还是对他网开一面,批准了他保外就医的请求。之后邱会作便一直和老伴居住在西安市郊的一栋居民楼里,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但他时常会回想起当年和战友们之间的那些故事。

当然,邱会作那些幸存的战友也没有忘记他,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人上门探望他。虽然邱会作的住址对外严格保密,但那些战友还是想发设法打听关于他的消息,这一点让邱会作深受感动。

1992年,在陕西省省委的安排下,邱会作从市郊搬进了省委干休所。这里的环境比市郊要好上不少,整体生活质量更是有了极大的提升,邱会作也萌生出了想去北京看一看的念头。

当初他拼了命往政治漩涡的中心挤,殊不知耽误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为此他时常感到万分懊悔。和儿子聊天的时候,邱会作总是会反思自己当年的错误,然后叮嘱儿子一定要永远跟随党中央的领导,绝不能走向一条错误的政治路线。

这年秋天,邱会作到达了北京,当初在八纵一起工作的战友段苏权第一个接待了他,并且还特意为他安排了住处。席间两人回忆起当年的一些往事,无不感慨万分,两人的革命友谊也因此更加深厚。

除了老战友段苏权,似乎很多人都对邱会作敬而远之,这些都在邱会作的意料之中。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张震居然亲自设宴为他接风,席间还多次称呼他为“老同学”。

邱会作知道张震后来也做过后勤部部长,单从这层关系来看,张震请他吃饭也算是情理之中。从后勤管理这个问题来说,两人就有聊不完的话题,可邱会作实在想不通张震为何称呼他为“老同学”。

“我们都是抗战大学的学生嘛!共同接受中央的领导,遵照中央的指示办事。”

一句话解答了邱会作心中的疑惑。是啊!每个为中国革命奋斗过的人都是“抗战大学”的学生,一声“老同学”似乎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亲切感。

为了表示对邱会作的欢迎,张震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茅台,一股浓郁的酒香也将二人的思绪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几番觥筹交错之后,两人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张震的热情款待让邱会作感激不已,更让他意外的是,张震还主动谈起了邱会作和老伴如今的待遇问题。得知邱会作的老伴也受到了“牵连”后,张震迅速联系了陕西省委,希望他们能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给予优待。

不久后,邱会作的老伴便恢复了原职,组织上还特意安排他们老俩口参观了革命圣地延安。

看到眼前一幕幕熟悉的旧景,邱会作忍不住老泪纵横,他多么庆幸当初跟随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纵观邱会作的一生,的确走过不少弯路,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他曾经的一些功绩。

他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也为革命奉献了一生,这样的老前辈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