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曾经的中国经济中心,如今的风雅之城,到底有什幺魅力?

2020-04-26 18:00:36

苏州,内敛中的文脉肌理

作为外乡人,如果你走在苏州的平江路上,一定会被这里“小桥流水”的独特风貌吸引,傍河而走的千年古道,临河而建的素白房屋,狭窄的河道中偶尔有摇橹船驶过。然而你或许很难想象,这样一条静谧的临河街,在200年前就像如今北京的大望路,上海的淮海路一样,是神州大地上最繁华的街道,且没有之一。

看起来略显素雅的平江路,可以说是历史上苏州城繁华景象的缩影。从宋代开始,苏州城就已经富甲一方,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又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传颂,而平江路作为当时苏州城的主干道之一,也已经行人如织,商贸繁荣,这是一条繁华了800年的古巷,踏上今日的平江路,仿佛也能跟随古迹,见证这条古巷曾经的繁华。

在明清两代,平江路是门阀世代生活的“富人区”。在清代中晚期,苏州两大望族“贵潘”和“富潘”分居于平江路两侧。而他们的宅邸无一不花费重金打造,相传共有六进的礼耕堂,由“富潘”第九代人潘麟兆于乾隆四年耗资30万白银,历经12年才完全建成,名门望族将这里视为理想地段,平江路的地位和繁华程度就自不必说了。

平江路也是文化名流和知识分子们热衷的栖息之所。在明清时期,曾有申时行、潘世恩、吴廷琛、洪钧,4位状元生活在平江路一带。其中洪钧的宅邸就位于悬桥巷中,这条全长不到400米的小巷十分不起眼,却出了不少高门大户,清代着名目录学家黄丕烈,清末名医钱伯煊都曾居住于此,说这里是旧时苏州的文化中心也不为过。而放眼整个苏州,清代共出了26名状元,占全国1/5,苏州籍两院院士120名,占全国1/1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

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是出生自平江路的名人

历史上平江路的经济地位同样不可忽视,平江路与仓街毗邻,明清时期的苏州也是重要的粮食仓储中心,而这里也承担着漕粮中心和起运地的角色。据统计在16世纪,苏州府漕粮达70万石,占全国总量的20%

这条盛极一时的平江路,更是反映苏州城市发展的缩影。它以不断释放的活力,在时代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又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将这座中国人理想城市的历史样貌完整地保存着。我国最早的城市测绘图,就是宋代苏州的《平江图》,在这份地图上,不少城门、塔寺、街巷都能在今日的苏州城中找到对应,而地图中的平江路也已经依稀可辨了。

平江路附近

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或称《姑苏繁华图》,用12米的长卷描摹了极盛时期的苏州样貌,其中高门大院、商旅纵横、穿行如织,将彼时苏州极致的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局部

时至今日,平江路的古巷景观却似乎未曾改变,不远处园区CBD的摩天大楼早已拔地而起。在古色古香的小街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对比下,今夕何夕,似乎有一种坐看风云变幻的淡泊与从容。在这背后,是苏州人为延续发展城市文脉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古今苏州交辉

2002年开始,苏州市政府实施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当时,全国很多地方都为了城市发展早已拆除城墙和老房子,而在苏州城中,自宋代就传承至今的平江路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主持项目的阮仪三教授,坚持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为古巷赋予鲜活的生命力,拆除违章建筑、为古巷铺设石板路,在修缮老房屋的过程中,更是从材料、结构到样式,都保持老房子的原貌。在一番修缮过后,这条一千米多长的古巷恢复了宋代的风貌,然而年轻人喜爱的店铺在这里仍然沿街设立,只不过它们外表从不张扬,看起来与普通民居别无二致。复兴苏州旧时风貌,更能引来年轻人的喜爱,带来了新兴产业的繁盛,平江路不仅成了游人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更是带动了附近街巷的经济发展。

平江路附近

这一保护项目也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该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继发展的。”

平江路,仿佛是苏州这座城市的放大镜,它从不张扬,却在依循自己的城市品格和文化脉络蓬勃生长着,也至今都保存着中国人理想城市的样貌。

蓬勃生长的理想城市

追溯苏州城发展的历史,它从一开始,就是人们构建的理想城市。

苏州城最开始叫做“平江城”,谓之“水势至此渐平”。太湖浩瀚似海,坐落在太湖旁的苏州,本来是一片有江河之害的地域,只有地势较高的地方才允许人类聚居。“塘浦圩田”的水利系统出现,才让太湖流域的人们找到了理水的方法,当水势渐平,历史上的苏州也从泽国,变成富贵水乡。苏州,与其说是天生的富饶之城,不如说是人们依靠智慧,不断构建出的理想城市。

富甲天下的苏州城,自然地成为了当时江南的中心,紧接着就是资源和财富的聚集,和精英阶层的涌入。人文层面的发展,也让苏州从鱼米之乡变成“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的理想城市,而真正让苏州城市得以蓬勃发展的,还是它独特的文脉。

宋代 《平江图》

这里历代文人辈出,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史上功名最盛的城市。在明代所着的《姑苏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宋仁宗景祐元年,范仲淹回到家乡苏州任知州,当他选好一块地,准备卜筑安家时,风水先生大为恭维,称赞这块地将让范家世代出公卿。范仲淹听后,便决定将这块地用来建造苏州学府,期望苏州人都能受益于文教。自此,“庙学合一”的苏州府学,为苏州城带来了一条绵延至今的文脉。

思想和物质的富足,让苏州成为文人辈出的宝地,在清代学者中,苏州府大约占十分之一,位列全国第一。文脉也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发展活力,苏州的文人在功成于世之后,仍然记得反哺家乡。为苏州兴水利、办学校的范仲淹自不必说,这一风尚在近现代同样延续着,贝聿铭为苏州留下苏州博物馆,阮仪三教授用尽所学,为家乡保护古城奔走。

阮仪三 中国历史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古城卫士

而今天,让这座理想城市的脉络再现活力蓬勃发展,是时代交给今日苏州人的“接力棒”。旧时苏州的繁盛,多少得益于鱼米之乡的天赋,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今日,苏州的蓬勃发展少不了政府的规划与引领。

平江路实景

自2002年《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颁发开始,苏州就一直着力于保护苏州的旧时风貌,而在今日,苏州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有了更深一步的探索。2018年,苏州市政府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主办了第一届苏州国际设计周,旨在 “向世界展示新苏州、为城市打造新经济、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为公众开启新视野”,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苏州传统文化摇身一变,成为了激活创意经济的引擎。

这更加说明,这一代苏州人,有更加宏伟的画卷要去书写,而姑苏区作为苏州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深厚的中心城区,自然要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去年年底,姑苏区召开的区委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中,姑苏区确立以开放创新打造名城“硬核”,而正如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所说,姑苏的“硬核”,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也是真正令人向往的“核”。

苏州古城鸟瞰图

于是扩大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创新,一项项举措正在加快落实,这些根植于苏州独特优势,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规划,不久之后,也会让苏州涌现更多的“打卡胜地”和“创意硅谷”。对于苏州来说,城市复兴也是件“硬核”的事。

手握“接力棒”的今日苏州人,比前人更加珍视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得益于苏州市政府为城市发展制定的规划,今日的苏州也更懂得如何让独特的城市品格,推动城市发展。

向上是人文,向下是生活

绵延至今的文化脉络和城市品格,也是推动苏州发展的动力。

今年,苏州将进入“夜经济发展2.0时代”,姑苏区将打造“姑苏八点半”全国知名夜经济品牌,作为“姑苏八点半”着重发力的街区,平江路即将成为整个苏州市夜经济的重要部分。

而相门城墙下的仁恒仓街商业广场,南邻干将路,对望百年苏大,或将为姑苏城带来新鲜的商业活力,更是为这座从2500年历史中走来的城市,带来崭新的面貌。

仓街商业广场鸟瞰效果图

仁恒仓街商业广场,总规划面积大约14万方,吸引着众多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的密切关注。部分首进中国的品牌不仅看中了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质,也被姑苏古城这片代表了神秘东方文化的圣地深深吸引。

仓街商业广场建筑效果图

与仁恒仓街商业广场一河之隔的就是仁恒耦前别墅。项目位于最浪漫的苏州园林——耦园的南侧,东邻相门城墙,向西步行五分钟到达平江路。耦前别墅,基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和传统的苏式生活,再现苏州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从苏式园林生活中汲取最根本的养分,设计师将院子比喻成“海洋里的岛屿”,散落的漂浮在住宅的周边。走在这样的空间里,三步并作两步,就可以看见家里的院子,与自然相拥,永远有看不完的景致。

仁恒耦前别墅院落实景图

仁恒耦前别墅&仁恒仓街商业广场鸟瞰效果图

走出自家庭院,站在相门城墙上俯瞰姑苏古城,远处天高云淡、夕阳晚照、凉风习习。在仁恒耦前和仁恒仓街商业的映衬下,平江路华灯初上,唯其看到这种景象,才敢相信曹雪芹笔下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指的就是今日这座未改繁华的姑苏城。苏州的城市中心,仍将以从宋代繁华至今的平江路历史街区为核心,这里比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太古里更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正是这份历史脉络,滋养了千百年来苏州城市的发展。

仁恒耦前别墅院落实景图

面前的是国际都市的繁华,背后是延续千年的人文历史。未来的平江路历史街区或将成为真正的苏州城市中心。“一条平江路,半部姑苏史”,中国有无数商业街,却只有一条平江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会像旧时苏州居住在这里的文人志士一样,掌握着这片江南沃土的发展脉动,影响着苏州经济跳动,让今日的苏州蓬勃生长。

当代的国际高端生活方式,能做到既隐匿于古城,又彰显于姑苏。繁华与静谧、时尚与人文、国际与传统。在快的时代,享受慢。在新的时代,享受年代。这样的苏州,谁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