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林彪提出一建议,众人十分赞同,唯独毛主席反对:这么办就中计了

2023-05-08 17:03:46

前言

1935年3月10日,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向中革军委发来了一封急电,提供了进攻“打鼓新场”(现金沙县)的作战方案。

红军二渡赤水返回遵义之后,蒋介石立即命川军郭勋祺部、中央军周浑元部向遵义逼近,想要和红军在遵义展开决战。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略思想,准备在鸭溪集结优势兵力先将周浑元部歼灭!

怎料,国军的侦察机侦察到了红军的动向,周浑元部立即停止了行军,原地构建起了工事。

毛主席识破了蒋介石的诡计,当即决定:撤出遵义,再做打算。

3月6日,周总理率中革军委撤出了遵义城,可即便如此,红军此时所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

东面有湘军镇守;北面川军的三个旅此刻正在向遵义逼近;而南方则盘踞着薛岳指挥的中央军。

东南北,有三个方向被国军所控制。

此时摆在红军面前的,好像只有向西突围这一条路可走,所以林彪和聂荣臻才会提议进攻打鼓新场。

军委首长们基本上全都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可唯有毛主席提出了异议,在他看来:

“向西突围不仅不能让部队转危为安,反而还会陷入老蒋的圈套!”

一、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我同意红一军团的提议”

朱老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了军事地图前对众人说道:

“现在,守在打鼓新场的敌人是被我们打怕了的黔军,相比于从其它三个方向发动进攻,这一仗反倒更有胜算!”

“我也认为这个提议很合理,我同意这个计划。”“我也同意。”“我也认为可行”……

张闻天等人紧跟着附和道。

“不行!万万不可!”

就在众人即将拍板之时,反对的声音突然出现了。

众人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发现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正是毛主席。

只见毛主席快速地走到了朱老总的身旁,用手指着墙上的军事地图对众人解释道:

“你们看,守在打鼓新场的黔军与川军离得并不远,滇军也快赶到了,如果我们拿下了打鼓新场,就等于掉进了敌人的陷阱。到时候,我们反而会进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朱老总、张闻天等中革军委的首长们听到这里纷纷皱起了眉头。

毛主席分析的很有道理,蒋介石这个人虽然喜欢越级指挥,打起仗来毫无章法可言,但他并不是没有脑子的莽夫。

如果捉住了机会他必定会想尽办法将红军逼入绝境,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将西边拱手相让。

“可是,如果不攻打鼓新场,我们还能从哪个方向突围呢?”

“以目前我们手上的兵力来看,与其它方向的敌人硬拼完全就是以卵击石呀!我们绝不能再犯博古、李德的错误了!”

有人向主席发问道。

“无论怎样,红军绝不应该进攻打鼓新场。这是我的结论,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我的意见!”

毛主席说完了这句话,便重新回到了座位上,他用火柴点燃了一支烟,默默地等待着众人的回应。

在场的众人此刻都陷入了沉思,一时之间竟没有一人发表意见,最后有人提议,大家举手表决。

虽然没有人说话,但大家的心中其实更加倾向于进攻打鼓新场。

见赞同这个方案的人越来越多,毛主席长长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走出了房门。

这天深夜,其它屋子里已经传出了轻微的鼾声,唯独周总理的屋里依旧闪着烛光,此刻的他正在阅览各军团上报的军情。

忽然,房间的木门不知被谁推开了,周总理回头一看,发现来者竟然是毛主席。

“这么晚了还没有休息呀?”周总理关切地问道。

毛主席将煤油灯放在了桌上,叹了口气说:“是呀,睡不着呀。”

毕竟是并肩战斗多年的老战友,周总理从毛主席的神情之中就看穿了他的心事。

周总理缓缓起身,拿起了桌边的茶壶,给毛主席倒了一碗水,他将茶碗轻轻递到主席身前,笑着说:

“你是不是还在想进攻打鼓新场的事呀?”

“我思来想去,这一仗千万打不得呀!自从遵义一战咱们打赢之后,上到军团指挥,下到基层战士全都有点翘尾巴咯。”

毛主席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

“恩来,你我都明白,这种情绪是要不得的。同志们想打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

“现在敌强我弱,红军的处境依然十分危险。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北渡长江,去寻求新的发展呀!”

周总理闻言点了点头,不过随即又开口问道:“打鼓新场那边的守军是战斗力较弱的黔军,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吗?”

“我看,这绝对是老蒋布下的陷阱!我还是建议先将进攻的命令压下来,看一看敌人的动向,说不定晚些就会看到转机了……”

那一夜,毛主席和周总理彻夜未眠,一直交流到了天亮。

周总理认为毛主席的分析不无道理,所以他与中革军委的其它首长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暂缓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

而就在此后不久,红军截获了一封国民党军队的电报。

电报是从南京发来的,蒋介石正命令守备金沙江一线的黔军尽快加强防御;同时,命令附近的川军做好协防工作,而滇军则要迅速驰援打鼓新场。

果然不出毛主席的所料,国军此刻正在疯狂地向西面扑来。

这一刻,众人再一次被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所折服。

如果不是他极力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说不定现在的红军已经钻进了敌人的包围圈里。

此后不久,党中央便做出了一项新的决定:

由毛主席、周总理、王稼祥三人组成新的“三人团”,负责全军接下来的所有军事行动指挥。

不过此时的红军虽然识破了敌人设在西面的陷阱,但依旧没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与敌人打上一仗,可这一仗究竟要在哪里打呢?

毛主席又一次走到了地图的前面,只见他抬起手臂,将食指定格在了一处地点——鲁班场。

二、三渡赤水河

1935年3月10日,国民党军前敌指挥部内一片寂静,与会的各国军将领们全都将目光投向了负责此次围剿行动的总司令——薛岳。

“诸位,目前我们已经对共军形成了战略包围,而为了防止共军西窜,由赤水河到金沙江上游所构筑的四道防线就变得尤为关键。”

“所以,川、滇两军务必要切实防守!各部必须严密进行布防,对渡口尤需严防!”

此时的国军依旧按照蒋介石的安排,将防御重点移向金沙江一带。

而就在他们幻想着在西面将我中央红军一网打尽的时候,驻扎在北面的周浑元部突然发来了急电——

红军主力正进犯我鲁班场阵地!鲁班场告急!速速驰援!速速驰援!

3月15日,我中央红军除少数预备部队之外,几乎是全军出动,以雷霆之势向周浑元部的三个师发起了猛烈进攻,颇有一番想要与国军决一死战的态势。

周浑元被这突然出现的红军主力打得有些发懵,他前几天还听说中央红军正在向西逃窜,怎么今天突然就出现在了鲁班场了?而且还是几万人的红军主力!

另一边,薛岳在得知了共军主力正在进攻鲁班场的消息后,即刻命令川军以及中央军吴奇伟部向鲁班场移动。

其它部队也抽出一部分兵力向该地区行进,争取在黔北将共军聚歼。

15日下午五时许,朱老总等人接到军报:距离鲁班场西北方向60里处,发现了大约8个团的川军;

同时在遵义县的第十二下区枫香坝、花苗田处,发现了中央军的先头部队。

“好!敌人上钩了,立刻命令部队停止进攻,撤出战斗,迅速向(仁怀县)中枢镇、茅台镇转移!”

毛主席得知国军大部队正在向鲁班场移动后大喜,随即就向各部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

按照毛主席的设想,中央红军以决战的态势向鲁班场发动进攻后,活动在周围地区的国军都将因此而被吸引到黔北。

如此一来,中央红军便可在蒋介石的重重包围之后扯开一条缝隙。

当天夜里,我红军主力主动撤出战斗,有意绕开怀仁直奔茅台。

第二天,红军主力在茅台镇“三渡”赤水河,成功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而在另一边,坐镇南京的蒋介石在得知共军又一次渡过赤水河后勃然大怒。

他一边使劲地拍打着桌面,一边将周浑元等几个“饭桶将军”统统骂了一遍。

也难怪蒋介石骂他们,整整十几万大军组成的包围圈,却依旧让共军渡过了赤水河。

这事如果换做是别人,可能早就被气得吐血了。

只见蒋介石走到了窗边,一边望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向身旁的陈诚缓缓说道:

“我之前就说过,要是让毛泽东重新掌握了兵权,这区区三万多人的共军就会成为党国的心头大患!怎么样,让我说中了吧。”

“唉……”蒋介石叹了一口气,紧接着便严肃地说道:

“给薛岳发电,紧盯共军,绝不可以再让他们跑掉!”

此后,国民党军将大部分的侦察兵都派了出去,大渡河以北的天空上也开始频繁地出现侦察机的影子。

这回国民党军真是下了血本,说什么也要弄清红军下一步的动向。

看着天空上那嗡嗡作响的侦察机,毛主席笑着说道:

“看来,蒋介石这头老牛现在已经被我们牵住了鼻子。”

“主席,部队接下该向哪里移动?”周总理向其问道。

毛主席看了看桌上的地图,旋即说道:“派一支部队伪装成主力继续向西,我们要佯装成欲北渡长江的假相!”

3月17日,红一军团的一个团特意将行军队伍拉的特别长,并且几乎是“敲锣打鼓”地朝西北方向的古蔺县进发。

很快,国民党军的侦察机就发现了这支部队,随即就将“红军主力”的动向上报给了指挥部。

为了试探一下这支共军的虚实,国民党方面特意派出了一支川军阻击他们。

怎料,这支共军好像无所畏惧一般向川军的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那样子看起来,就好像身后还有千军万马一般。

被红一军团打得落荒而逃的国民党军立刻撤回到了县城龟缩防守,可仅有一个团兵力的红军硬是靠着火力优势打出了一个师的效果。

见此情形,负责防守县城的川军一时竟慌了手脚,他们随即便向上峰发报:共军火力极猛,应是主力无疑!

古蔺县告急!

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判断这支部队大概率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随即命令国民党军主力迅速向赤水以西方向进发。

可此时国军的将领们哪里知道,这个局面正是毛主席想要看到的。

国军的大部队纷纷被抽调,赤水河以东便成了无人把守之地,毛主席随即下令:全军立即向东,“四渡”赤水河。

就这样,在国军主力拼命地赶往川南地区的时候,毛主席却带领着中央红军主力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几乎是在国民党军的眼皮子底下回到了贵州。

而当国军主力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早已经被红军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至于那只负责诱敌的“红军主力”则在张闻天等人的指挥下,安全且顺利地从太平渡撤离了。

小结

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役之一,也是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毛主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打游击、打阵地战”的战术,使中国工农红军能够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保持战斗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毛主席在四渡赤水中做出的贡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我们应该铭记毛主席的贡献,继承他的思想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