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东北抗联当年有多艰难:全凭一腔热血坚持到最后

2023-01-21 17:05:08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段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是描述革命前辈们在革命年代的艰辛,长征是人类历史罕见的英雄壮举,一路上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过雪山、趟草地,一路忍受解饿和追兵,但因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先辈咬着牙扛了下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东北抗联战士们合影

然而还有一场斗争远比长征还要艰苦,这场斗争不仅支持的人很少,而且缺衣少食,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抵御日寇的侵略,而且信息不通畅,孤军奋战,长期处于绝望无援之中,甚至精神高度紧张,因为要防备自己身边时刻出现的日军和奸细,这就是东北抗联,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书写了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一部(1939年)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诞生

1931年9月19日,就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布了着名的《九·一九宣言》,这份宣言告之号召东三省的百姓日寇的侵略行为,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同时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一起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

《九·一九宣言》原件

当时留守关内的东北军和各个阶层的群众纷纷组成救国军、大刀会等抗日武装,这些抗日队伍被称为抗日义勇军,此时的抗日义勇军并没有统一的编制和领导,军费靠的都是自筹和爱国志士的捐助为主,因为是“自发性”的组织,没有受到国民政府的一滴援助。

在大虎山前线辽西义勇军

因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不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让关东军如坐针毡,从1932年开始,关东军先后出动了20万伪军,在各地“镇压”义勇军,当时义勇军都是各自为战,而且领导人物都是旧军官,纪律松弛加上没有后援,最终被各个击破,大多数人都离开义勇军的队伍,在关东军的进攻下,抗日义勇军伤亡高达14万人、4万人投降或者被俘,6万人离开,这让东北的抗日义勇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就在这个时候,共产党派出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等人来到东北,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继续抵御日军的侵袭。

赵一曼女士

东北抗联的成立与危机

不过因为一些原因,王明等人的领导时候,经常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指示,甚至还就地解散满洲省委,成立了南满、北满、吉东各省委,缺少统一的领导核心,最终导致他们各自为战,相互指责,内耗极其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抗联一些领导人想尽一些办法想要和中央取得直接联系,都没有成功,1935年10月,随着长征的胜利的消息传来,极大的鼓舞了东北抗日前线的战士,最终他们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统一整合东北地区的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和抗日游击队,虽然东北抗联被扩编为11个军,但是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当时最为精锐的关东军。

东北抗联

关东军的手段

“讨伐”抗日组织

1937年开始,日本为了巩固在东北的局势,开始增兵,关东军由原先的20万的增加到40万,到了1938年的时候,关东军的兵力已经有8个师团,同时还有数万的伪军,并且大肆“讨伐”抗日组织,摧毁抗日救国组织,控制人民的活动,屠杀爱国者。

日本关东军

归屯并户政策

为了切断百姓们与抗联之间的联系,关东军实行了“归屯并户”的政策,将所有民众赶下山实行集中管理,这些百姓被迫烧掉自家的房屋,离开故土,迁徙到制定区域居住,在这里有着严密的封锁,禁止粮食、食盐、被服等重要的物资外流。

归屯并户住的地方

而在管理处修有高墙、壕沟,东南西北的四个门都有敌军把手,百姓的进出都要出示“良民证”,甚至还有专门的指纹班负责对比指纹的相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抗联最重要的补给源都给切断了,不仅如此,归屯并户的居住地条件非常差,很多百姓都病死、饿死以及冻死,当时约有500万的以上的民众被迫在集中点居住。

归屯并户

粮食出荷制度

所谓粮食出荷制度就是实行粮食的军管制度,规定每年的粮食出荷的方针和各省的‘搜荷’数量。然后,各省再分配给所属的各市、县、旗,依次分配给各街、村,最后分配到各农户,秋后按规定的数量强迫农民缴纳。

粮食出荷制度

这个制度极大地控制了东北地区粮食的流动,农民在留有口粮后,其余的粮食全部被日本人收购,百姓根本没有余粮进入抗联的手中,由此导致抗联日后都没有吃的,毕竟没有办法获得给养,大部分时间都吃不上饭。

长期的“负面”宣传

而日军除了以上的手段之外,还在宣传上下了狠手,他们把抗联描绘成土匪,长期在东北宣传各种抗联的“黑新闻”,这些黑新闻让抗联失去了最主要的兵源,令抗联一直处于没有补充兵源的状态,当时整个东北没有一家媒体正面宣传抗联,在强大的宣传下,很多人对抗联的印象就是一个土匪部队。

青年杨靖宇

如此以来,日本用高维度的战略打击东北抗联,从现在来看,这是一个高水准的战略打击,从兵源、补给和百姓联系之前进行全方位的打击,这种手段可以说比国民党的手段更狠毒,这就是导致了抗联长期处于艰难的迎战状态。
抗联的艰难抗日

强大的敌人

1936年-1940年的时候,是日本真正的全盛的时期,这时候的日本敢于出兵挑战美国、英国、苏联,也是日本军力最强大、工业产能最强大的时候,而且日本还在东北建立了一个周密而又强力有的“国家”机器伪满,整个东北自上而下全部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和尚帽子密林中的密营

而日军为了消灭抗联,制定了一个又一个计划,动用大量兵力进入深山老林里进行大规模的搜寻,日军的兵力是抗联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一旦发现抗联的踪迹就会死命盯住不放,因此抗联每次与敌人交火一次,都得连续不停的奔跑上百公里来摆脱日军的追击。

无枪无粮

由于日本实行归屯并户政策和粮食出荷制度,而且恫吓百姓,谁送粮或卖粮给抗日联军就是国事犯,以通匪论处,轻则关押,重则死刑,这让东北抗联长期出狱饥饿的状态,部队经常缺吃的,两三天吃不上饭都是常事。

当时他们吃的主要就是苞米粒、黄豆粒为主,能吃上苞米面都是最好的了,除非打下据点,大家可以吃一顿饱饭,但是长期饱一顿、饥一顿,令很多抗联战士都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抗联女战士

1939年-1940年,这是抗联最为艰苦的时候,敌人进行了强力封锁,想要饿死、困死抗联,当时抗联第二军六师八团在大杨树被饿了几天,一粒米都没有,100名战士饿死了83人,剩下17人,直到最后团长也负伤饿死,最终整个团活下来的只有5个人,这只是东北抗联艰苦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这个情况还发生在其他地方。

日军解剖杨将军遗体,胃部残余的草根和棉絮

天寒地冻,无房无衣

东北那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冬天是非常的寒冷了,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很多战士都活活地被冻死,很多战士自加入抗联之后,就没住过房子,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抗日,这里没有村庄,人迹罕至,缺少补给点,大家一年四季都是在野外露营,在严寒的天气下,只能靠火堆取暖,大家靠在一起抱团取暖,然而火堆有时候都不行,一旦被敌人发现烟雾就会被包围。因此每次睡眠也不能超过30分钟,不然就有被冻死的可能。

除了没有吃的,大家也没有穿的,大家的衣服也是很破,解决的办法就是攻打敌人,从死人的身上扒走衣服。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指挥部指战员(1939年)

缺少医药

没有吃的没有棉服的抗联还没有医药,战士们负伤以后,没有药来医治,一些抗联战士在没有麻药和消炎药的情况下,强忍着疼痛,自己给自己做手术,没有消炎药就用火药代替,没有手术刀就用军刀代替,但没有药毕竟是不行的,很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也造成了抗联战士不断的减员。

抗联战士

联系中断,信念动摇

之前说过,王明领导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导致东北彻底失去了领导,整个东北都没有任何关于党的命令和消息传来,杨靖宇那时候没有任何党内支持,也不知道中央是否存在。

对于意志坚定的人来说还好,一些人看不到希望,也看到不任何的支持,失去了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即便是杨靖宇不断地安抚,也无济于事,整个东北在日本人刻意打压下,根本得不到任何关于中央的消息,最后知道消息的时候还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

叛徒的出卖

长期的艰苦斗争,让很多人都受不了,长期处于一种悲观的状态,没有给养、没有百姓的支持,大城市工人运动失败、漫长的冬季以及漫长的斗争,看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大量后来加入的战士思想开始动摇,整个东北南满抗联都是靠杨靖宇一个人的魅力在支撑。有些人活命偷偷地离开,而有的人则投靠了日伪军,给部队带来了双重的麻烦,最后连杨靖宇和赵尚志都是牺牲于叛徒的手中。

杨靖宇牺牲

令人落泪的一张照片,敌人还拍照验明正身

伟大的东北抗联

面对如此困难的境地,东北抗联依旧没有放弃,一次一次地与日军周旋,在坚持抗战中,多次取得了胜利,在1937年-1938年间,杨靖宇还多次带领部队摧毁日军的铁路、公路、桥梁,同时还解救了大量的中国劳工,直到1940年初,杨靖宇所在的部队补给完全断绝,身经百战的战士们不断被打散风格,最后只剩下杨靖宇一人与敌人周旋五昼夜最终因叛徒出卖而牺牲。

东北抗联轰炸日军运输列车

抗联的斗争环境应该是人类史上最残酷的环境了,即便是长征、抗美援朝或者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这些战场上的人都有乐观主义色彩,都有底层百姓的支持,大家都有同一个目标,而东北抗联只有自己。

抗联密营

要知道最绝望的就是希望的破灭、胜利信念的丧失,他们在九年的时间里在黑山白水之间浴血奋战,但结果却看到伪满的统治日渐牢固,为自己送粮的百姓要么被杀了,要么被强行迁走,自己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追击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多,身边叛徒不断,自己的秘营一个一个的被断掉,弹尽粮绝也不为过,一直坚持到1940年已经是不容易了,致敬这些伟大的革命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我们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