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隐居边陲54年,政府走访慰问才发现,他居然是特等功臣

2022-11-24 17:05:06

面对村民的揶揄,他总是笑笑不说话,再追问下去,索性摆手转身回家,只给众人留下一个背影。

没有人知道这个怪老头,有着怎样的过往,都说他当过兵打过仗,但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时间一久,这位叫做李文祥的老人,甚至成了村里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你们千万别学李文祥,当了半辈子大头兵,到最后什么都没落下,还不是只能灰溜溜地在农村种地。

这种言辞间的轻视和挖苦,对李文祥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他从来都没想过为自己辩解些什么。

直到2011年元旦,慰问老军人的工作人员来家中探访,才意外发现李文祥竟然是特等功臣。

尘封的峥嵘岁月

李文祥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1925年他出生在河南省范县的一个小山村,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自此他便和哥哥跟着父亲四处闯荡,做些小本生意养家糊口。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找苦命人。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华夏大地陷入了战乱,这也让李文祥一家本就凄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和父兄走南闯北的李文祥去过不少地方,可每到一处,看到的几乎都是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

时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李文祥,逐渐有了参军的念头。

可他的这一想法却没能得到父亲的支持,妻子早亡对他的打击已经很大了,他实在没有办法接受儿子再离开自己的现实,于是这件事就被暂时搁置了起来。

一直到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也随之打响,这一次李文祥终于如愿参军。

在22岁这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并被编入华东野战军作战序列。

入伍不到一年,济南战役的枪声,就把李文祥召唤到了战场上。

他以军人的全新身份投入战斗,也在攻克济南城的这场硬仗中迎来蜕变,开启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奉命承担攻破永镇门任务的85团,正是李文祥所在的部队,眼见几次冲锋都被敌人打了回来,甚至自己的营长也倒在了前进的路上,李文祥心里越发着急了起来。

团长见状果断下令:共产党员站出来!我们组建一支党员爆破组对永镇门重新发动一次进攻!听到团长下了命令,李文祥毫不犹豫站到了列队阵前的党员队伍里。

看到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眼神里那股决绝的狠劲儿,团长知道李文祥已然抱着必死的信念。

但因为当时李文祥尚未入党,团长便让他从爆破组的队列中退出来。

然而李文祥脚下却像生了根似的纹丝未动,他坚定地答道:“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同样是解放军的一员,我能够承担爆破城门的任务。”

团长听完李文祥的回答,暗暗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他参加爆破组的行动。

得到上级批准后,李文祥头也不回地随着爆破组的同志们,开始准备起了攻城所需的炸药包。

敌军居高临下、城池易守难攻,城市攻坚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推着满载炸药包的手推车,李文祥和战友们,顶着枪林弹雨,艰难的向永镇门不断靠近。

城楼上的重武器不断扫射着攻城战士,在李文祥一行的必经之路上,形成了密集的火力覆盖圈。

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通往永镇门的路几乎堆满了烈士的遗体。

多处负伤的李文祥咬紧牙关,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倒下。

抱着必死的信念,他无视呼啸而来的子弹,也顾不上身体传来的痛感,眼睛里只有远处的爆破目标。

待到将炸药安置在永镇门前,李文祥身上的军装已破烂不堪,血水混着汗水在脸上不停流淌,但他丝毫顾不上这些,而是拼尽力气点燃了炸药包的引线。

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永镇门被轰出一个巨大的缺口,济南城的守备敌军仓皇逃窜,不消多时,大部队攻入了城中,长驱直入一举解放了重镇济南。

用自己宝贵生命托举起爆破炸药的李文祥,在战场上活了下来,凭借着敢打敢拼的作战精神,李文祥荣立二等功,那枚熠熠生辉的军功章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他的英勇和无畏。

淮海战役全面爆发后,李文祥所在部队从碾庄一路追着国民党打到了西南地区。

这一时期的李文祥,还摸索出一套专炸敌人坦克的爆破方法,并和战友们搞掉了二十多辆“铁王八”。

鲁楼阻击战中,我军伤亡很大,但李文祥却始终没有撤出阵地半步。

他一直坚守到援军到来对敌人进行围歼,以一己之力击毙三十余名敌军,再次荣立特等功,并开始担任副班长的职务。

参加上海战役的时候,李文祥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他带领突击队对敌军地堡进行爆破,面对敌人构筑的防线,他佯装战死趴在尸体中蛰伏待机,趁夜色突袭拿下了地堡。

始终以尖兵之姿冲在前线的李文祥,在上海战役中立下一等功,此后他愈战愈勇,于福州战役再度建功,荣获特等人民功臣的奖状。

福州战役结束不久,李文祥又跟着部队参加了平潭岛之战。

面对投降后再度开炮的敌军,李文祥亲身演绎何为“冒着炮火前进”,在战争结束后他被授予“战斗模范”的光荣称号。

回顾李文祥战斗的一生,每次立功和获奖,无一不是用“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所换来的。

那颗死而后已的拳拳报国心,让他始终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感。

1956年李文祥复员转业,被安置到福建省建设厅工作。

在人均月消费不到10块钱的年代,他每月66元的工资,本可以让生活过得足够滋润,可他却在六年后,选择投身于农村建设之中。

1962年,李文祥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农村支援农业生产。

当时众人都很诧异他为何要这么做,就像数十年后他英雄的过往被揭开,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李文祥老人竟然是国家的特等功臣。

低调的战斗英雄

按照国家民政部门的政策,地方政府一直都致力于整理收集革命功臣的个人资料。

可李文祥虽然完全符合上报的条件,却始终隐瞒着自己那段光辉的英雄岁月。

2011年1月4日,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带领下,慰问老军人的政府工作人员来到了李文祥家中。

待宾主落座后,大家熟络地寒暄了起来,此时到访的众人还不知道,他们即将见证一个怎样令人激动的时刻。

一名工作人员不经意间,提起战争年代的往事,这一下就打开了李文祥老人的话匣子。

他饶有兴致地给众人讲起当年立了一点“小功劳”之后,用奖金给自己买了一块手表的轶事。

聊到兴起时,李文祥表示这块手表至今仍被自己妥善珍藏着。

说罢便颤颤巍巍站起身,要带人们去看看这块别样的军功章。

众人随李文祥来到一个抽屉旁,他掏出钥匙打开锁头,双手捧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布包。

当小布包被打开的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震惊不已。

包里除了一只已不能正常使用的手表,还有数枚军功章和泛黄的奖状。

围拢过来的工作人员定睛一看,不由深深地倒吸一口凉气——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特等人民功臣!战斗模范!

若不是谈到当年参战的话题,这些代表着至高荣誉的勋章,可能会一直静静地待在抽屉里。

李文祥的峥嵘岁月,也会在他刻意隐瞒下一直被记忆尘封。

看着眼前这些物件,一干工作人员倍感震撼而又万分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就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卢展工书记,同样也惊讶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个身形瘦削的老人竟然有着这般闪耀的过往,村民印象中最不起眼的李文祥是特等功臣!

这件大事很快就在村子里炸开了锅,那些时常调侃他的村民都觉得很是惭愧,便商量着主动来给李文祥道歉。

听到村民们这样说,李文祥还是笑着摆了摆手。

他说自己就没把这些事儿放在心上,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是自己选的路,国家有需要我出力就行了,什么功臣不功臣,都是过去的事了。

尽管李文祥一直坚持,不要因为这些给自己特殊的照顾,但国家和人民又怎会遗忘我们的英雄。

2011年,李文祥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次年当选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直到这时,低调的李文祥传奇的一生才被更多人所知晓,而这也很快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关于李文祥老人晚年生活的安置问题,成了当地主管部门的头等大事。

当年回到农村后李文祥倾其所有;为当地村民购置粮食,带领大家搞农业种植,他把自己的前半生,奉献给正值危难之际的国家,又把自己的后半生,扔在了承载着农民全部希望的土地上。

在他的努力下大家的日子渐渐红火了起来,可这个引路人却掉队了。

本就不多的积蓄都拿来帮衬乡邻,自家的日子反而过得很是清贫。

了解到这些情况,当地民政部门决定为李文祥翻新住房,能让他的晚年生活过得舒服一点。

可李文祥老人却又一次,拒绝了这份充满暖意的关怀。

他说虽然自己的房子破了点,但也是个遮风蔽雨的家。

能从战场上活下来他已经很满足了,他觉得更该被尊重和铭记的,是那些长眠的烈士。

任谁听到这样的话都会动容,生来平凡的李文祥一生都在做着不平凡的事。

而更可贵的是,他从未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优待,他唯一在乎的是自己做得还不够。

最后,还是趁着李文祥去医院体检的机会,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才得以给他的住所进行了整修。

回到家看到全新的沙发彩电和焕然一新的厨房,李文祥一直念叨着太麻烦国家了。

李文祥所代表着的,正是典型的老一辈革命者。

他们心系天下却唯独忽视了自己,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却从不曾索取些什么。

经由政府宣传和媒体报道后,李文祥的名气越来越大,尘封多年的往事也重新被搬到了台前。

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还在河南省做了巡回先进事迹报告会。

昔日低调的战斗英雄的事迹,开始被更多人知晓。

可在大众视野之外的地方,李文祥还是会反复念叨那句话:我现在得到的太多了,那些牺牲的同志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无穷的榜样力量

2017年初,英雄了一生,也低调了一生的李文祥老人,走完了自己生命的轨迹。

他十分安详地离开了心心念念牵挂着的人民和国家,而他的年龄也被永远定格在了92岁。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李文祥这个兵一当就是一辈子。

何为退伍不褪色,我想李文祥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即便脱下军装回到地方,身体里流淌着的依然还是军人的血液。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大概是对李文祥最为贴切的评价。

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走完人生的全部旅途后,他获得了来自这个时代的最高评价。

若不是无意间打开珍藏的小布包,也许那些军功章也会和李文祥的过往,一起被他隐藏起来。

倘若真是这样,也许我们真的要错过见证特等功臣传奇一生的机会。

但似乎,李文祥从来没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

国家有难投身疆场,祖国需要回到农村,这些被我们视为高风亮节的奉献精神,对他而言,只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件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李文祥老人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洒脱,更是侠中之侠的典范。

他好像从没有离开,因为他的精神和品质早已超然于物外,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永存于世间。

追忆李文祥的一生,吾辈虽不能身临其境感受枪林弹雨的洗礼,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却会令人心生激荡。

这不是榜样的力量那又是什么呢?

将致敬和缅怀献于斯人已逝的李文祥前辈,同时在看完他的故事之后,也会带来思考和启迪:人民有信仰则国家有力量,国家有力量则人民有信仰。

真正的爱国者自然也会被国家所爱。

虽然现如今李文祥老人已经和我们挥手作别,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若在另一个时空有幸与之相见,吾辈定会以谦恭之姿道一句:先辈之过往,晚辈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