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张国焘的个人小算盘

2022-11-23 17:05:13

?1936年10月,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再次会师。这一次会师,既有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也有藏在幕后的克制和小心翼翼。历史的洪流在这里汇聚,最终流淌到哪里,带走了哪些人,又成就了哪些人,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会师这件事上,也都被“尽开颜”哄骗住了,以为会师后就万事大吉了,就一切顺利了。红军会师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事,然而却鲜有人探寻宴席过后的人群聚散,欢颜过后还会是欢颜吗?

对于红军来说,三军会师是极为重要的事,但这远远不是结束,真正的大幕才掀开一角。

红军究竟为什么这么着急会师?难道就不能跟以前一样,分散开来,各占一块根据地,协同合作,相互配合吗?

既然这么着急会师,为什么会师后一、四方面军的领导人都没来得及见面,四方面军就匆匆组织人员渡河了?

西路军渡河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几十年过去了,依然疑云不断,争议不绝,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看来我们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有不少,历史留下的迷雾,仍然对后来的探索者造成了阻碍,但这也正是读史的乐趣所在。

1936年9月,在二、四方面军北上的关键时刻,张国焘又开始搞事了,他拒绝北上,想要带着部队过河西进。

张国焘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在南下失利重新北上的情况下,再次违背中央的命令,不执行北上的命令,想尽一切办法西进,是有着清晰脉络可循的。

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后,心里很虚,他一直强调要跟中央保持横向关系,曾在电报里要求中央成立北方局,而他则成立西北局,一同接受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领导。

但在7月下旬,张国焘并没有等到国际指示他成立西北局的命令,却等到了中央同意他成立西北局的命令,这就意味着,张国焘的西北局是在中央领导之下的,跟中央是上下组织关系,而非同级。

这让张国焘感到苦闷,他晓得自己彻底败了,到了陕北见到教员后必定会有处分等着他,所以张国焘北上的心理负担很重,一直不太情愿北上,他不想到陕北交出自己的权力。(不仅张国焘心理负担重,陈昌浩、徐向前这些人都有心理负担,尤其陈昌浩,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后面坏了事)

北上心理负担重是张国焘拒绝北上的主观原因,直接促使张国焘拒绝北上的客观原因是胡宗南和中央的一封电报。

张国焘不想在静宁、会宁地区的西兰大道跟胡宗南硬碰硬,是因为他想保存四方面军的实力,不想打硬仗,所以他想西进,想在不打仗的情况下,曲线配合中央。这很好理解,张国焘的心思跟红军长征时遇到的各地军阀差不多,都不想打仗损耗实力,也都想在不打仗的情况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

除了胡宗南的因素之外,让张国焘不想北上的还有9月初来自中央的一封说明电报,这是一封向红二、四方面军介绍陕北情况的电报,主要内容如下:

“陕甘宁苏区版图颇大,东西长约一千二百余里,南北亦六百里,现有盐池、定边、靖边、安定、安塞、延川、保安、环县、豫旺九城在我手中。”

“各县论地情则山多,沟深林稀,水缺土质松,人户少,交通运输不便,不宜大部队行动。人口总数只有四十余万,苏区内当红军的已超过三万,物产一般贫乏,农产除小米外,小麦及杂粮均缺,不能供给大军久驻。”

此外,苏区外围的一些富庶地区,是东北军的驻地,红军已和他们建立了秘密统战关系,不便向其进攻。取之于敌的惯用策略也就不能用了。

中央说的都是实话,陕北物质条件很差,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后,六七万人聚在一起光是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不用说西北就要入冬了,大军的棉服等过冬物资还没有着落。

张国焘得知陕北的情况后,心里就一直在打鼓,陕北这么穷,四方面军去了也是挨饿受穷,还不如去青海自己弄个富庶点的地方建立根据地,自己当家做主,日子还好过点。

既然陕北这么难,大家挤在一起呢?何必呢?

张国焘的想法不无道理,既然陕北这么难,物质这么匮乏,中央为何还一再要求红二、四方面军尽快北上汇合?这不是为难人嘛。

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一开始中央没有跟张国焘全盘托出北上的理由,只是告诉张国焘一方面军正在夺取宁夏,但具体的计划和战略布置并没有跟张国焘说。

故此,站在张国焘的角度考虑,就很能明白他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搞事,打死都不愿北上了,因为他想不通北上的理由,他不明白北上的意义何在。从这一点上说,张国焘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要西进,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说这个是时间点很关键,原因不再赘述,没有搞懂的请看这里党史 | 如果未发生西安事变,毛主席原定的破局计划是什么?(上))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的认知没有形成逻辑闭环时,便会拒绝行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的底层逻辑。反之亦然,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的认知形成了牢固的逻辑闭环后,就会坚定的执行,谁劝都不好使。(有些被骗子成功洗脑的人,甚至会想尽办法避开警察,在给骗子转钱这件事上,表现出了超高的执行力,就是这个道理。)

可张国焘不是个人,他是党员,还是党的高级领导,得无条件服从组织决议。一个团队的成员能在自己逻辑不能自洽时,仍旧能坚定的执行上级指令,这就说明这个团队的执行力极其强大,制度贯彻的很彻底,而打仗这种需要高度保密的工作,最需要这种执行力。

如果碰到张国焘这种刺头该怎么办呢?那就得通过沟通解决了,一般沟通的主要方式就是开会。

1936年9月16日,西北局主要成员聚集在岷州三十里铺方面军总部召开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张国焘继续北上,一连开了几天,吵得很厉害,张国焘就是不听劝,就是要西进甘南青海,而朱老总和陈昌浩、任弼时等人则坚持要按甘孜时商量的那样办,坚决北上。(贺老总在二方面军,任弼时则暂离了二方面军跟着红军总部一起行动。陈昌浩这个时候也转过来了,开始跟张国焘对着干了,决心跟着中央走。)

9月19日的时候,当中央得知张国焘又开始搞事,拒绝北上时,就向朱老总和张国焘发来了一封电报,将中央夺取宁夏打通苏联的计划,和盘托出:

(甲)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后给我们帮助,没有说甘西。

(乙)我们已将攻宁夏、甘西之困难条件告知国际,并希得到帮助。现据国际回电说,到宁夏地区后给我们帮助,则我军只要能占领宁夏之乡村,靠近贺兰山,便可取得攻城武器,再行克城。

(丙)外蒙、宁夏间是草地,有许多汽车通行路,过去即从这些道路接济冯玉祥。邓小平同志亦亲从定远营汽车路走过。他们从外蒙接济,我们当先占领定远营。

……

(戌)……七十天内,四方面军占领静宁、通渭、会宁、靖远、海原、中宁及金积之一部,粮食不成问题。一方面军则占领固原、灵武、同心及金积之一部,准备十二月初渡河。

(壬)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时间迫促,稍纵即逝。千祈留意,至祈至盼。

毛周彭

(此部分电文来自《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

从这封电报里,便能清晰看出中央的计划,总而言之打通国际联通苏联就是当前的中心任务。

为什么要夺取宁夏呢?

因为从宁夏内蒙这条路联通苏联最便捷,也是国际告知的路线。所以红军不是常驻陕北,会师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夺取宁夏,到时就能解决粮食问题。

为什么要着急汇合呢?

因为要抓紧时间防止胡宗南切断一、四方面军的联系,为什么要防止胡宗南将一、四方面军分隔开呢?

因为红军力量薄弱,如果不能攥紧拳头,就没有完成任务的实力,而且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央得拿回四方面军的控制权,重新调整组织架构,这也是需要汇合的原因之一。

早在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途中,中央便已经将大致的计划通报给他们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中央这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和详细计划,特将电文贴出来:

(1)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有配合甲军(按:东北军 )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由此任务之执行以配合并推动全国各派统一战线达到大规模抗日战争之目的。

(2)根据一、二、四方面军会合甲军与我们联盟日本指挥蒙伪军进攻绥远、内蒙企图割断中苏关系及蒋介石注意西南、 暂时无法顾及西北等情况上述任务可能而且必须在较短时期内实行之。

(3)打通苏联为实现全国抗日战争首先为造成实现西北新局面、进行部分抗日战争之重要一环其步骤为:

甲、二、四方面军尽可能的夺取岷州或其附近作为临时根据地控制岷州附近洮河两岸之一段候部队相当整理后即以有力一部出陇西攻击毛炳文相机消灭之目的在威胁兰州以便甲军李忠 (按:于学忠 )部三个师全部集中于兰州为战略枢纽另以有力一部出夏河攻击河州马步芳家乡目的一是威胁 青海吸引甘、凉、肃三州步芳兵力之东援以便甲军派出一部接防使西路三州落于甲军之手;一在消灭青马一部促其与我讲和李毅(按:张学良 )现有代表在青马处以上是李毅与我商定之计划……

乙、完成上述任务之后实行三个方面军在甘北之会合扩大甘北苏区准备进攻宁夏这一步骤约在十月到十一月实现之。

丙、十二月起三个方面军中以一个方面军任保卫陕甘宁苏区,并策应甲军,对付蒋介石之进攻,以两个方面军乘结冰渡河,消灭马鸿逵,占领宁夏, 完成打通苏联任务。(此部分电文资料来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 文献卷》上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年出版)

中央都说的这么明白了,张国焘这下没有理由反对了,而中央的这封电报,也彻底坚定了陈昌浩和朱老总等人北上的决心。

朱老总和陈昌浩当天就给中央回电,表态定会坚决执行中央的计划,并立即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张国焘也在上面签了字。

可如果张国焘这么容易就服软了,他就不叫张国焘了。

越是快要和中央汇合了,张国焘就越是心慌,这种心态很好理解,卓木碉大会上的张国焘有多嚣张,这个时候的张国焘就有多惧怕。

张国焘签完字后,陈昌浩就将执行《静宁、会宁战役纲领》的命令通知给了漳县前线的徐向前和各部队领导人,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国焘却突然以红军总政委的身份,下令部队西进。

估计张国焘自己心里也发虚的很,他向各部队下完命令后,便离开红军总部,孤身一人跑到了河对岸的供给部待着。可能他也知道这个命令一下,朱老总、任弼时和陈昌浩人立马就要跟他发生剧烈地争吵,所以一个人先躲起来了。

张国焘这边一下命令,尚在红军总部的陈昌浩等人也就立马得到了消息。此时的陈昌浩已经决心跟着中央走了,他立马又以四方面军指挥部的名义给各部队下令,左右翼军立马停止西撤,原地待命。

陈昌浩这边有动作后,张国焘也立马知道了,据陈昌浩回忆,半夜三点多的时候,张国焘从供给部过河来找他,当时张国焘谈了三点:

1、陈昌浩没有权力改变他西进的计划。2、会和是错误的,今天的革命形势应该保存四方面军。3、会和后一切都完了,要让我们交出兵权,开除我们的党籍,军法从事。

说到这里他就痛哭起来。而陈昌浩当即表示,必须去会和,分裂对中国革命是不利的,我们是党员,错误要向中央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有用的。

张国焘也知道哭是没有用的,他见无法说动陈昌浩,随即就走了,而陈昌浩也没有追出去,他没有想到,执行力超强的张国焘竟冒险连夜骑马赶到了漳县的前线指挥部,去劝说徐向前他们了。

据徐向前回忆,9月21日那天,张国焘匆忙赶到漳县,进门就把周纯全、李特、李先念等军事领导都叫过来了,言说,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我们大吃一惊,莫名其妙。

然后张国焘添油加醋的将岷州会议的情况说给徐向前等人听,在张国焘的嘴里,他当时是委屈万分,而陈昌浩咄咄逼人。最后他又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出党籍,四方面军的事,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最后又掉了眼泪。(张国焘可能是一个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每到关键处,总能掉出眼泪来)

在张国焘的描述里,陈昌浩成了一个趁机夺权的人,这成功引起了四方面军等人的同情,因为大家当时的处境都差不多,都有类似的心理包袱,大家在张国焘的语境中找到了共鸣。

张国焘一看这套戏码奏效了,立马走到地图面前,开始说起自己的观点,说来说去无非还是老一套:四方面军北上到静宁、会宁地区,与胡宗南决战不利,而且北上后陕北贫瘠,不能养活这么多军队,不如四方面军直接到河西兰州以北的地区,情形就会好很多。

到时四方面军在兰州以北,抢占永登为落脚点,站稳脚跟后,再派出两个军去牵制马步芳和胡宗南,随后主力则再次渡黄河北上,从靖远、中卫等地出击,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

张国焘制定的这套计划,不能说不合理,起码从局部来看,按照这样的布置,四方面军避开了胡宗南主力,既保存了实力,还能先一步到达较为富裕的兰州一带,到时修整完毕后从靖远出兵再帮助一方面军夺取宁夏也不迟。

再退一步,就算夺不了宁夏,无法靠近外蒙打通国际线,四方面军也可以从新疆打通国际线,到时四方面军拿到苏联的武器援助,自己的部队强大了,张国焘的地位也就稳了。

果然是好算计。

张国焘的算盘打得很响,他决心先让部队按照自己的计划动起来,将生米煮成熟饭再说,部队的确按照他的命令动了起来,可张国焘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一件事。


贴主:hgao于2022_11_09 1:28:18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