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萝卜开会”!二战德国的75毫米炮,是如何将后勤彻底逼疯的?

2022-11-08 17:05:06

说起二战德国军队的后勤,那绝对是一个令无数德军士兵痛哭流涕的悲伤话题,很多德制武器似乎是一生下来就要跟后勤部门对着干似的,明明可以简单化的事情非要复杂化,比如虎式、豹式坦克的交错负重轮、Me262战斗机那只有10-25小时使用寿命的Jumo004B喷气发动机等等,无一不是让后勤疯狂的存在,而在弹药物资补给这一领域更是堪称后勤噩梦,明明是同一个口径却要生产好几种完全不通用的弹药,在这之中,尤以75mm口径最为严重,堪称百鬼夜行。

▲二战德军主力炮弹,一个75mm口径就分好几种。

在二战德军的75mm口径火炮中,最着名的当属三种,分别是PAK40牵引式反坦克炮、KWK40坦克炮和KWK42坦克炮。最先登场的是PAK40,在30年代末德军认为现有的50mm反坦克炮恐怕难以对抗苏军未来的新型坦克(事实证明这的确是很有先见之明),于是要求研制一种75mm反坦克炮,莱茵金属公司战胜克虏伯公司拿下了竞标,但是由于优先级不高,PAK40的量产工作一直拖到了巴巴罗萨行动时都还没开始,为了应对“T-34危机”,PAK40的生产优先级被大幅提高,很快就在1941年11月投入战场,该炮为46倍径,发射75X714mm炮弹,发射被帽穿甲弹(APCBC)时可以在1000米距离击穿119mm装甲钢,发射硬芯穿甲弹(APCR)的话则可以提高到145mm,打T-34犹如砍菜切瓜,因此迅速成为了二战德军的主力反坦克炮,产量超过1万门。

▲PAK40是二战德军的主力牵引反坦克炮。

而差不多同一时期,同样是为了对抗T-34,德军希望能够在四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之上也装备PAK40,但是问题在于,PAK40使用的75X714mm炮弹实在是太长了,在坦克内部狭小的空间内根本没办法装填,于是研发团队在75X714mm炮弹基础上进行缩短加粗,研制了新的75X495mm炮弹,1000米穿深降低到了109mm,而使用这种炮弹的火炮则有三个名字,分别叫KWK40(四号坦克用的版本)、STGK40(三号突击炮用的版本)、PAK39(追猎者用的版本,因为PAK40的名字有主了所以只能叫39),本质上都是同一种炮,只不过德国人强迫症,三种不同的车型(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用的同一个火炮非要取三个名字。

而KWK42的威力则比上述二者强得多,毕竟这可是豹式坦克使用的主炮,其采用的又是一种全新的75X640mm炮弹,配合倍径达到70倍的超长火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击穿150mm(APCBC)甚至200mm(APCR)厚的装甲,甚至比虎式坦克的88炮还要猛。

▲豹式坦克的KWK42主炮是二战德军75mm炮中威力最猛的,是二战末期对抗IS-2坦克的利器。

既然有更猛的自然也有更弱的,在装备KWK40之前,四号坦克使用的是24倍径的短管75mm KWK37型坦克炮,发射75X243mm炮弹,对付T-34只能用绵软无力来形容。

除了这四种火炮以外,二战德军还使用了两种75mm反坦克炮,一个是PAK38/97,另一个叫PAK41,我们先从PAK38/97说起,德国占领法国和波兰之后,缴获了大量的M1897型75mm野战炮(俗称75小姐),总计有几千门之多。巴巴罗萨行动之后,由于PAK40产能不足,德军就打起了这批M1897的主意,他们将炮身拆下来,然后装到PAK38型50mm反坦克炮的炮架上,由此缝合出来一种应急反坦克炮,就连名字也是缝合的PAK-38/97,其使用的自然也是法国原汁原味的75X350mm炮弹,鉴于该炮初速较低,发射穿甲弹效果不理想,所以德国人专门为其研制并生产了一种破甲弹,该炮产量不小,总计生产了3712门。

▲德国与法国混血的缝合怪——PAK38/97反坦克炮。

至于PAK41就是一门彻头彻尾的奇葩火炮,该炮由克虏伯公司研制,在竞标中输给了PAK40,虽然克虏伯是老牌火炮大厂但是PAK41输的并不冤,其采用极为奇葩的锥膛炮结构,炮尾的口径是75mm,炮口的口径则缩到了50mm,发射的是全新的75x543mm炮弹,利用这种锥形炮管可以大幅提高炮弹初速,进而提高穿深,然而其炮管寿命则是完全的悲剧,仅有500发。本来PAK41在输给PAK40之后就该进博物馆了,但是巴巴罗萨行动之后,德军不仅要面对T-34危机,还要面对KV-1危机,PAK40可以有效击穿T-34,但是对付KV-1就颇为勉强了,于是PAK41绝处逢生,不过其缺点实在是太明显,因此总计也只生产了150门。

▲锥膛炮的奇葩设计注定了其只能昙花一现。

除了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外,75mm野战炮也是德军炮兵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坦克炮/反坦克炮同样悲剧的是,一个75mm野战炮,德军装备了三种型号,并且炮弹也是互不通用的。最早的型号是FK16NA型,一战结束后,FK16型77mm野战炮成为了德国少有的被允许保有的重武器,由于德军决定未来的野战炮要从77mm转变为75mm,因此这批FK16被返厂改造,改为发射75X260mm炮弹,在二战中仍然装备德军二线部队,诺曼底登陆时盟军还缴获了6门。

由于FK16NA底子太差,只能算废物利用,德国同时也研制了新一代的FK18野战炮,于1930年开始生产,其采用的是75X338mm炮弹,与FK16NA并不通用。不过FK18性能还是颇为一般,尤其是射程仅为9400米,于是在1939年又研制生产了FK38型野战炮,射程增加到11.3km,但是使用的又是全新的75X397mm炮弹,与FK16NA和FK18均不通用。在FK38之后德国又根据PAK40反坦克炮研制了FK40和FK7M两款75mm野战炮,不过产量很少,而且也没有找到炮弹数据,推测应该是使用PAK40同款炮弹(当然以德国人的性格再研制一种新炮弹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德军还有两种75mm炮弹,不过这两种就比较特殊了,一个是IG18/37/42型步兵炮使用的75X89mm炮弹,另一个是GebG型75mm山炮使用的75X130mm炮弹,前者是为步兵团提供直射与曲射火力伴随支援的轻型火炮,后者则是山地战特殊环境使用的轻型火炮,具有自身特殊性,不与其他火炮通用炮弹也很正常。

▲德军对于缴获的苏联F-22型76mm炮性能非常满意,同时认为苏联76X385mm炮弹实在是浪费了该炮的性能,于是以PAK40的炮弹为基础专门为其配套研制了76X714mm炮弹,同时把改造的火炮命名为PAK36(r)。

可以简单统计一下,在整个二战中,光是一个75mm口径,德军就装备了12种互不通用的炮弹,这还不算德国缴获苏联76mm火炮之后专门为其开辟了一条炮弹生产线(虽然只差了1毫米但毕竟口径还是不一样),而这之中有不少是完全可以通用但德国人偏偏就要不通用的,对于后勤部门来说简直是群魔乱舞、百鬼夜行,如此轻视后勤的重要性,也难怪德国最后会打输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