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绣春刀”到底是一把什幺样的刀?真相也许让你大吃一惊

2020-04-03 18:00:58

2014年,一部讲述明代锦衣卫故事的电影《绣春刀》走上了银幕,让“锦衣卫”这个本来在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特务组织一下成为了网上的热点。随着“锦衣卫热”的出现,各种影视剧、动漫甚至综艺节目中都跟风出现了锦衣卫形象和锦衣卫题材。而在所谓的“汉服圈”里,穿着“飞鱼服”、佩着“绣春刀”,COS成锦衣卫形象的人更是大有人在。然而,“绣春刀”这种在网上大热的刀究竟是一种什幺样的刀,这个问题却甚少有人去深入研究。本篇文章,笔者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把神秘的“绣春刀”。

让“绣春刀”名声大噪的锦衣卫题材电影——《绣春刀》

聊绣春刀之前,咱们先来聊聊“锦衣卫”这个组织。一般看完电影《绣春刀》的人可能都大体知道,锦衣卫是明代的一个特务组织,权力很大,经常要去抓捕官员。但这个特务组织到底有着怎样的职能,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可能一般人就不太清楚了。所以这里咱们先给补补课。所谓“锦衣卫”,从根本上而言实际上是明朝皇帝的“近卫亲军”,也就是皇帝的贴身警卫。在朱元璋只是在南京称“吴王”,还没有称帝的时候,这个机构的前身——“拱卫司”(相当于警卫处)就已经出现了。后来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以后,那排场就大了,“拱卫司”扩大成了“亲军都督府”,又把专门负责皇帝仪仗的仪銮司也归到了里面。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直接把“亲军都督府”改称为“锦衣卫”。这样,“锦衣卫”这个机构就算正式出现了。其基本职能,则是延续之前的皇帝警卫队以及皇家仪仗队的双重身份。所以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同,锦衣卫并不是都像《绣春刀》里面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造型,实际上,锦衣卫里有相当多的人是穿着华丽盔甲、拿着长柄兵器的仪仗队员,他们就是所谓的“大汉将军”。这些人往往身材高大,相貌威严,但未必真的很能打,只是能撑起场面而已。《明史?职官志》记载,“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可见“大汉将军”人数之多。

(《出警入跸图》中扈从皇帝出行的锦衣卫大汉将军形象)

那幺,担任皇帝警卫队和皇家仪仗队的锦衣卫,为什幺会变成了特务机关呢?您想啊,既然是皇帝警卫队,那必然要负责皇帝的安全,所有对皇帝安全可能有危险的人,他们都要预先调查和清理。所以《明史?职官志》记载,锦衣卫的职责就包括“盗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缉而时省之。”日子久了,锦衣卫调查和抓捕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从皇亲国戚到权贵重臣,从文官武将到民间百姓,凡有不利于皇帝的言论、行为,统统都在锦衣卫的“执法”范围内。但是,具体到负责侦查、刺探、抓捕等工作的,却并不是全体锦衣卫人员,而是锦衣卫中的“基层人员”——锦衣校尉和锦衣力士。这些人因为出门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所以被称为“缇骑”。这样的基层“缇骑”,人数是非常庞大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即位之初曾经一次裁撤掉锦衣卫一半的基层校尉力士,人数高达三万一千五百人,由此推断,到明中期,锦衣卫的人数规模至少要在六万人以上。如果再加上其供养的外围人员,“仰度支者凡十五六万人”,可谓规模极其庞大。

(《出警入跸图》中扛着各类仪仗礼器的锦衣校尉形象)

给大家科普这些关于锦衣卫的常识,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锦衣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这个机构中的绝大部分人员,并不是《绣春刀》里面的沈炼那样穿着飞鱼服(实际上锦衣卫也没有那种黑色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不苟言笑、专门跑到权贵重臣家里拿人的高冷形象,而是穿着各色衣服、游走在街头巷尾、贼眉鼠眼地到处打听消息的人物。由此可见,把飞鱼服、绣春刀想象成锦衣卫的标准形象是非常荒谬的。锦衣卫中的绝大部分人员,并不穿飞鱼服,因为飞鱼服是皇帝赏赐的礼服,不是锦衣卫的“标准制服”,不是谁都能穿的,而绣春刀呢,一样也是皇帝赏赐的礼器,不是锦衣卫的“标准装备”,不是谁都能佩的。那幺,什幺人有资格佩绣春刀呢?《明史?职官志》有记载:“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朝日、夕月、耕耤、视牲,这都是明代皇帝每年要举行的重大典礼。只有在这些重大典礼上,负责皇帝贴身警卫的锦衣卫官员才可以穿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卫在皇帝左右。而明朝人沈德符所着《万历野获编》中也说:“又锦衣卫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扈大驾行大祀诸礼。”这说明,锦衣卫当中,只有能够有资格站在皇帝御座旁边的人(即所谓“堂上官”),才会获赐绣春刀。这些史料都说明了,锦衣卫当中,有资格穿飞鱼服、佩绣春刀的人是极少的,像《绣春刀》中沈炼哥仨这种总旗、小旗之类的锦衣卫最低级官员根本就不可能有资格穿飞鱼服、佩绣春刀。电影纯属瞎掰,但观众们却信以为真了。

(明人所绘《徐显卿宦迹图》局部,注意红圈里的人物,他就是锦衣卫堂上官)

说到这里,咱们已经明白了,《绣春刀》里的锦衣卫形象纯属瞎掰,真正的绣春刀自然也不会是电影中沈炼拿着的那把腰刀的形象了。那幺,真正的绣春刀又是什幺样子呢?这个问题说出来,居然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为什幺呢?因为迄今为止,从未有任何一把能证明是明代绣春刀的文物出土过!也就是说,别看网上一大堆的各类网文,把绣春刀吹得神乎其神,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人真正知道绣春刀是什幺模样!大家都是从电影里的绣春刀形象出发,加入各种脑补,凑成一篇篇网文。笔者看过好多篇这样的网文,有的说“绣春刀从汉代环首刀发展而来”,有的说“绣春刀结合了苗刀和日本刀的特点”,还有的说“绣春刀结合唐横刀和少林梅花刀的特点”,绣春刀的外形的来源可谓是五花八门。至于绣春刀的实战能力,笔者也看到各种天花乱坠的吹嘘,有的说“绣春刀是中国冷兵器的巅峰之作”,有的说“绣春刀锋利无比,一刀能砍下马头”。然而一句话,谁都没有真凭实据,谁也都没有见过,一切靠电影情节结合各种脑补。

(《出警入跸图》中的锦衣卫官员所佩戴的刀,被很多人认为就是绣春刀)

那幺,真正的绣春刀到底是什幺样子呢?很遗憾,本文作者也没有找到任何确切的资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在明朝人孙承泽所着《春余梦明录》的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按锦衣卫堂上官每驾出则戎装带绣春刀扈从。绣春刀极小,然非上赐则不敢佩也。”如果这段记载属实的话,那就证明了一点:绣春刀其实是一种尺寸很小的刀,至少长度上应该远小于当时的标准制式腰刀,且代表的是一种皇帝钦赐的荣誉,而绝非实战用刀。这种只具有象征意义而无实战意义的刀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直存在的。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一种被称为“容刀”的佩刀,其特点是“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说白了就是个用于装饰的摆设而已。这种传统也为后世所继承,从汉代到宋代,一直都有这种用于装饰的容刀存在,它们作为高级官员和贵族的饰物而广泛存在。明代的绣春刀,很可能正是这种容刀传统的延续。

(湖北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玉制容刀)

如果我们再从绣春刀的赏赐对象出发进行考察,就会发现绣春刀确实在很多方面更接近容刀的特点。很多网文说“绣春刀是锦衣卫专用刀”,这明显是不符合史实的。在明代历史上,被赐予绣春刀的人,既有锦衣卫中的高官,如张爵、袁彬等,也有很多并不属于锦衣卫的官员,如会宁伯李英、伏羌伯毛忠、保国公朱晖等武将,都曾获得过皇帝赐绣春刀的荣誉。甚至在明武宗时期,还有一个御医吴杰因为治好了皇帝的疑难杂症也获赐绣春刀。可见,绣春刀根本不是什幺“锦衣卫专用刀”,而只是一种用于彰显“皇恩”的纪念品而已。所以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尘》中直接说:“唐初,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砺石……本朝文武大臣扈从车驾,则赐绣春刀……亦是此意。”而明史学会会长、着名明史专家商传先生甚至认为,蒋介石赐部下将领们“中正剑”的做法,可能就是从明朝皇帝赐绣春刀的做法中得到了灵感。

(蒋介石赐予国军将领的“中正剑”,真实的绣春刀很有可能就是这种长度)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唯一被发现的明代特务实战用刀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所谓“东厂双刀”。这两把刀刀柄上刻有“东厂”字样,经鉴定属于明代东厂用刀。但是,即便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也并未认为这对“东厂双刀”就是所谓“绣春刀”。从它的刀型看,也就是明代比较常见的腰刀而已。真正的绣春刀,也许还要等待未来的考古发现去寻找、去证实。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厂双刀”)



参考文献:《明史》、《万历野获编》、《春余梦明录》、《谷山笔尘》、《明代特务政治》、《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