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三国争霸,那些站错队的名人

2022-10-08 17:05:10

三国争霸,作为中国最着名的一段时期,可以说,在中国,是个人都能张口来几个三国名人,也因此,总会出现一些,围绕着三国历史和其人物的脑洞想法,例如,在三国争霸时,有哪些人站错了队

说实话,无论是三国正史,还是演义,都很难说,谁站错了队。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各具特点的,他们的站队选择,也都是有着自己的独特考量的,并在各自阵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才成就了三国,精彩绝伦的故事

但是呢,按我们这些后来者的看法,也确实有些人,在做阵营选择时,所选并不符合个人功利,也有些人因为所属阵营的原因,让人惋惜

前者,不符合个人功利的阵营选择,最典型的,就是关羽、诸葛亮、赵云等蜀汉阵营的人

例如,关羽,无论正史还是演义,除了是刘备的肱股之臣外,都有过一段屈身曹营的经历。并且,在曹营的时候,有过亮眼表现和得到重用的机会,那就是斩颜良解白马之围。

演义里,曹营众将不敌颜良,曹操特地从许昌请关羽到阵前,待关羽斩了颜良之后,立马表奏汉献帝,封了关羽汉寿亭侯。正史里,这一段也差不多,曹操领轻骑奔白马,颜良领兵逆战迎击,曹操以张辽为首,关羽为副,领兵先锋陷阵,关羽于乱军中,斩了颜良,回来后,也是立马表奏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

此时,关羽刚降曹不久,就立下了万马军中斩敌大将首级的不世之功,并且得到了封侯拜将的赏赐和重用。如果就此投了曹操,那不用说了,前途大大滴,荣华富贵触手可及。

演义里,曹操待关羽本就赏赐厚重,金银美女,锦袍宝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在白马立下大功,真要铁了心保曹操,只要把刘备给的袍子一脱,穿着曹操给的锦袍去相府磕个头,估计曹操就要乐得晚上睡不着觉了。

正史里,白马之战,张辽为首,关羽为副,领兵先锋陷阵,虽然也有两个刚投降的,死了不心疼的成分在,但一来毕竟用,二来立功后论功行赏,继续在曹营的话,官渡大战加上平定河北,立功的机会也不会少。

做个对比,后来位列五子,官职前将军,爵封晋阳侯,食邑两千六百户的张辽。白马之战时,虽然位次在关羽之前,但是二人间也就算是个平级,连干的活都一样。可战后呢,张辽提都没提,关羽却直接封了侯,地位直接比张辽高了一截。如果关羽之后继续在曹营,再保守的估计,也应该跟张辽一个级别吧,官职起码是个左将军右将军,食邑也不会少于两千户吧

再比如诸葛亮,诸葛亮的本事无需我多言吧,这到哪个阵营混不出来啊。而且,诸葛家族也不是就他一个独苗,他哥诸葛瑾就身在东吴,最后位列大将军、左都护,爵封宛陵侯;族弟诸葛诞入仕曹魏,最终官至征东将军。对此,民间一直有“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的说法,虽然这个说法更多的是按照名气排的,但试想一下,诸葛亮如果身在其他阵营,也没有理由比自己兄长族弟混得差

而且,诸葛亮出山是什么时候?那时候官渡大战已经结束,袁绍已死,河北已经被曹操平定的差不多了,又挟汉献帝。就算不喜欢曹操,也可以去东吴啊,江东土地千里,民丰物足,历经三代,兵精粮足,还有自己的亲哥哥。这个时候的刘备呢?寄居于荆州刘表,身在新野小城,兵不满千,将只关张数人,怎么看,都没有逐鹿天下的本钱和机会。

尤其是之后,刘表身死,刘琮出降,荆襄九郡只剩一个江夏,因为刘琦镇守,暂时还不姓曹,划拉划拉,刘备除了关羽的一万水军,和刘琦的一万江夏战士,再无兵马,而且,因为江陵降了曹,荆州的武库粮草,基本都落入了曹操手里,刘备这两万人,兵器铠甲粮草被服,什么情况也不好说。按照通常眼光看,此时曹操一统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就连献连环计的凤雏庞统,献连环计的同时,也跟曹操要了张安民告示,以防曹操打赢后,曹兵劫掠时,可以贴自己门口,保家小平安。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也没跑,继续一心一意辅佐刘备。

另外,这里提一点,徐庶,就是这个时候离开的刘备,后来在曹魏官至中郎将、御史中丞,但是走的时候,是跟刘备告辞诀别了的,虽然比不上关二爷封金挂印,但也算来去分明,不是吕布糜芳之类可比的

赵云,虽然正史里记载很少,但是演义里的几次高光,正史里也是有迹可循的,例如当阳单骑救主和定军山一身是胆,当然了,截江拦阿斗,估计是民间演绎。

而他的阵营选择,也是一波三折,正史虽然记载的简略,但是整体和演义一样,都是本来可以投袁绍,却投了公孙瓒,公孙瓒被灭后,本来可以在袁绍帐下,又去投了刘备,当时的刘备呢?兄弟失散,地盘尽失,自己都无立足之地,四海飘零,前途黯淡呢

好吧,他投公孙瓒,是因为袁绍刚入冀州,立足不稳,公孙瓒又久有威名,手握幽州突骑,号为白马将军,比袁绍有前途。也因为本来在公孙瓒手下,不受袁绍信任,于是选择暂时跟着刘备,那当阳呢?当时刘备兵败,家小文武失散,赵云当时还负责刘备的家属护卫,多好的机会啊,手上现成的投名状啊,把阿斗一献,立马就是曹家人了,还用得着拼死拼活带着阿斗杀回去吗

后者,因为所属阵营让人惋惜的,主要体现在演义里,毕竟,演义是文艺作品,而很多人在正史里面也比较原形毕露,例如陈宫

陈宫在正史里面,先是为迎立曹操入主兖州出了大力,后又引吕布入兖州,背叛了曹操。至于原因,现在主流认为,是因为曹操杀了陈宫的好友,边让等兖州名士。为了友情,也算是有个说辞,可以洗白一下。可是,之后在吕布手下时,又发生了郝萌叛乱,郝萌被平定后,其部下指证陈宫参与,而陈宫的反应呢,脸红却又没有辩驳,按常理,如果是被诬告,要么脸红脖子粗的急眼反驳,要么神色自定不以为然,脸红却又没有辩驳,就很让人玩味了。但是这事史书上又没有后续,所以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

总之,按照正史,一次明确反叛,一次有反叛的重大嫌疑,作为人臣,陈宫并不是太好的东西,但是演义里不是

演义里,陈宫先是为了大义,弃了县令不做,跟着自己刚抓的曹操一起出逃,试图反董。之后,曹操多疑杀了父亲故人吕伯奢一家,还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认定曹操非仁君明主后,又离了曹操。再之后,曹操为报父仇,攻打陶谦,屠戮徐州,所过之处,鸡犬不留,百姓露骨白野。这时,本可以置身事外的陈宫,又前去劝阻曹操,不要枉杀百姓,曹操不听劝后,才引吕布袭取濮阳、兖州。之后在吕布手下,一直忠心耿耿,出谋划策,表现亮眼,基本上,每次出主意,主意都对,吕布每次获胜,都是因为听了陈宫的话,不听的,都成了后来吕布一步步败亡的原因,用我的一位同事的说法,“吕布如果听陈宫的,就死不了”。等到下邳城破,曹操本欲亲自劝降,但是陈宫却慨然赴死,主动走向刑场

可以说,演义里的陈宫,一直都是为了大义而行动的,放曹操也好,叛曹操也罢,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身为文官,又智谋超群,表现比凤雏庞统都亮眼,毕竟,庞统从献连环计,到落凤坡,出场次数实在是有限

因此,演义里的陈宫,很为人惋惜,凭他的本事,在其他阵营也完全可以出人头地,尤其是曹操和刘备

曹操,演义里,陈宫本就对曹操有活命之恩,又有本事,按曹操用人唯才是举,真要跟着曹操一起回老家起兵反董,那待遇低不了,不说是另一个荀彧,怎么也能混个程昱啊。真看曹操不顺眼,白门楼上态度不那么死硬,找个台阶,让曹操和自己都能下,然后混个闲职白吃俸禄,一边赡养老母妻儿,一边坐看天下风云,不也挺好

刘备,在演义里,跟陈宫也是有交集的,当时吕布被曹操打败,就是陈宫劝吕布去投刚占据徐州的刘备。按说啊,这个时候,陈宫应该已经看出来了,吕布并非明主,而刘备此时,也已经有仁义之名了,既然暂时寄居徐州,那么趁机跳槽并不困难。如果说之前不了解刘备,以为只是虚名,那曹操本想撺掇刘备杀吕布,刘备却把密信拿给吕布看,表示绝不会趁人之危杀吕布,可就坐实刘备乃仁义之主了。而此时,刘备身边没有谋臣,吕布又对徐州有想法。如果这时陈宫向刘备表露心迹,帮助刘备,无论是稳住吕布,还是除掉吕布,那都是大功一件,也都符合自己为天下大义,黎民苍生的志向。但是,陈宫这时却偏偏死心眼的忠于吕布,还屡次劝吕布除掉刘备

这,只能说,正史上比较劣迹,到了演义里,即便可以艺术加工,也不可能十足完美

除了陈宫,还有高顺,高顺也是吕布手下,擅长练兵,所帅陷阵营,在历史上也颇有名气。正史上,高顺记载很少,演义里描写也不多,他为什么在下邳城破的时候拒不投降,连话都不答,不得而知。但是,无论正史,还是演义,高顺在当时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正史上,郝萌叛乱,吕布情急之下,就是躲进了高顺的军营当中。之后,高顺只根据叛军口音,就判断是郝萌叛乱,并迅速平定,可见实力

演义里,吕布袭夺濮阳、兖州,曹操回师攻打,曹吕两军,列阵对圆时,吕布排下了八员健将,以张辽臧霸为首,却不见高顺之名。为何?因为高顺别领一军行动,和吕布协同作战,之后又多次出现,吕布派高顺单独领兵如何如何,但凡和其他人一起出场,肯定是在张辽等武将之前。可以这么说,高顺在吕布手下,属于是绝对的第一大将

因此,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如果高顺在白门楼,跟张辽一样降了曹,那么将来,估计也不会差于张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