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济南战役,准备了8万俘虏口粮:支前物资之多,远超预计

2020-03-26 18:01:22

发生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既是华东野战军自1947年“七月分兵”后,首次集中兵力作战,同时也是两军大决战的序幕。

对于华野来说,此役不仅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城市攻坚战,而且必须坚决挡住可能由徐州地区北上的蒋军援兵,并力争在野战中歼灭其一部。因此在战役规划上,总指挥部和华野设想了最困难的情况,准备用两至三个月时间完成战役目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战役规划阶段,总指挥部协调华东局和华北局,决定以华东为主,华北为辅,统筹解决济南战役后勤保障工作。

1948年8月中旬,也就是济南战役发起前一个月,华东局在曲阜召开了济南战役支前会议。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和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傅秋涛,在会上分别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华东解放区做到支前生产两不误,实现“打下济南城,解放全山东”的目标。会后,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省联合发出《济南战役总动员令》,进一步号召各级机构、群众团体和支前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既要做好动员民工民兵的支前工作,也要动员解放区一切全劳力与半劳力,包括妇女儿童也参加生产,以保障军需民食。各级组织也均下达了支前工作指示,动员群众和机关工作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忘我工作,坚决保障战时民力、畜力和军需物资的供应,夺取济南战役的全胜。

山东支前委员会进一步充实健全了组织,由华东局秘书长郭子化及华东军区副参谋长袁仲贤分任正副主任,下设秘书、政治、财粮、民力、卫生等部门,直接负责领导指挥各地的支前工作。

在战前筹划时,华东局规定的供应标准是:每人每天3斤粮食(旧斤,每斤合16两,其中食用2.5斤,剩下0.5斤作为转运途中的损耗),5钱油、5钱盐,9斤烧草。一匹马折算3个人的消耗量。

由此计算,负责从济南城东发起进攻的第9、第13及渤海纵队8万人,每日需用粮24万斤,油盐各2500斤,烧草72万斤;负责从济南城西发起进攻的第3、第10及鲁中南纵队共6万人,每日需用粮18万斤,油盐各1750斤,烧草54万斤;在南线运河以东负责打援的华野第1、第2、第6、第7、第11纵队,以及晋冀鲁豫第11、第12纵队,以及鲁南军区地方武装,共约18万人,每日需用粮54万斤,油盐各5625斤,烧草162万斤;南线运河以西负责打援的华野第4、第8纵队及冀鲁豫独1、独3旅共约8万人,每日需用粮24万斤,油盐各2500斤,烧草72万斤。此外,两广纵队、野司直属队以及医院转运站,共约2.5万人,每天需用粮7.5万斤,油盐各781斤4辆,烧草22.5万斤。

以上总计,预计参战部队每天需用粮127.5万斤,油盐各13281斤4两,烧草382.5万斤。一个月需用粮3825万斤,油盐各39.84375万斤,烧草11475万斤。此外,华野还估计在战役进程中,还要供应8万名俘虏(预计北线俘虏5万敌军,南线3万俘虏)及数量尚无法准确估计的数十万民工的粮食,所需数量相当庞大。

要在短时间内,在饱受战争摧残的华东地区筹措这幺多粮草,困难是非常大的。华东局根据各解放区实际情况及各部队所处位置,决定除位于运河西岸的第4、第8纵及冀鲁豫独1、独3旅由冀鲁豫战勤指挥部负责供应外,其他部队分别由渤海和鲁中南地区负责供应。

从8月底开始,山东解放区人员便被动员起来,掀起支前和生产的热潮。东起海滨,西到运河,南抵陇海铁路,北达渤海平原,男女老幼奔走相告,人人争先,决心为解放济南立功。在广阔的田野上,广大翻身农民昼夜突击秋收秋耕,以便腾出人力支前。妇女,儿童赶忙磨面碾米,供应军粮,进取济南必经的沿途,村村户户清扫院落,准备铺草和烧草,盛水用的锅缸,准备接待过境的解放军和民工。

鲁中南地区担任了供应前线的最繁重的任务。仅沂蒙一个分区,即完成缴纳公粮1250万斤的任务,超过预定任务四分之一.滨海地区也及时完成了620余万斤的预征任务。新泰县凤凰泉村,展开缴粮竞赛。在“缴早、缴快、缴好”的口号鼓舞下,一上午即预交13000斤粮,不少村庄一天即全部完成任务。

泗水县肖家庄军属赵正荣在缴粮前,簸了又簸,上缴的粮食十分干净。兰陵、赵镈、蒙山等县的妇女,日夜赶磨面粉,冒雨送到前方。兰陵南桥区3天内磨面78000斤。赵镈县部分区、村的妇女,组织变工组,白天生产,晚上推磨。这个县的东郭庄一带群众,在磨麦面时先去皮,再磨面,每百斤麦粒可出面80斤,面粉又细又白。由于小米供应量很大,石碾不够用,新泰县北公家庄等地群众,便以磨代碾加工谷子,保证了加工任务的完成。

渤海地区也为前线供应了大量的粮食柴草。据2、3、4三个分区的统计,共供应粮食1743万斤,柴草260多万斤。

据事后统计,华东各地筹集的粮草数目如下:

渤海一分区:面粉400万斤。

渤海三分区:面粉560万斤,小米250万斤,马料200万斤。

渤海四分区:面粉1000万斤。

鲁中南一分区:原有存麦70万斤,购买200万斤,预借秋粮1250万斤,共1520万斤。

鲁中南二分区:原有存麦360万斤,购买200万斤,预借秋粮2000万斤,运入150万斤,共2710万斤。

鲁中南三分区:原有存麦500万斤,征收秋粮1000万斤,预借秋粮200万斤,运入200万斤,共1900万斤。

鲁中南四分区:原有存麦1000万斤,征收秋粮1000万斤,预借秋粮4100万斤,购买340万斤,共6440万斤。

鲁中南五分区:原有存麦880万斤,征收秋粮2000万斤,预借秋粮1000万斤,购买300万斤,共4180万斤。

鲁中南六分区:原有存麦2000万斤,征收秋粮4000万,共6000万斤。

鲁中南七分区:原有存麦200万斤,购买400万斤,预借小米1500万斤,极2100万斤。

淄博特区,预借秋粮300万斤。

济宁市购买160万斤。

以上共计筹集粮食27720万斤。能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从饱受战争摧残的山东大地上筹集出这幺多粮食,甚至大大出乎华东局和华东支前委员会的预计。究其缘由,是因为土改后,广大翻身农民积极性空前提高,他们觉得,倾尽全力支援子弟兵,就是在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粮草使用上,华野后勤司令部规定:各纵队成立一个约50人的粮食总站(每个师1个分站,纵队直属队1个分站),为全纵总的粮草经理,负责与各地县及分区以上(支前委员会)接洽粮草数量。纵队以下单位,不得向各村各区直接提粮。各伙食单位的粮食,尽量自行组织运输,不再使用临时民夫。油盐购备,亦统由粮站接洽。同时,各部队应经常保存自带3天粮食。鉴于筹集的粮食中,小麦所占比例不足五成,因此规定各部队从9月份起,领用的粮食中,面粉占三分之一,小米等杂粮占三分之二,相互调剂食用。其中,面粉应尽可能供应给伤病员。

在战役进程中,华野各部队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深入动员,切实做到不浪费一粒粮一根草。在厉行节约的同时,各部队也非常注意给指战员们增加营养。例如,在食用小米时,部队就尽可能做成小米煎饼。

而随着战役的进程和作战部署的调整,南线、北线需要供给的人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据事后统计:北线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野战医院、常备民工、俘管处,计35.5万人。

南线作战部队、野司直属队,共计21.75万人;总部医院、总部担架、俘管团5.63万人,各野战医院2万人,常备民工10万人。以上总计,南线打援部队共39.38万人需要供应。如果再加上后方临时民工20万人,则济南战役需要供应粮食的人数达到了94万人。

由于厉行节约的举措落实到位,因此这94万人,每天实际消耗粮食235万斤。如果加上喂牲口所需的28万斤,共计263万斤。济南战役结束时,总计消耗粮食7969万斤,节余粮食19751万斤。

在副食方面,仅鲁中南地区就成立了5个随军供应站,2个固定供应站,筹集的副食数量如下:

鲁中南一分区:生油22.5万斤,食盐120万斤,咸鱼9000斤,虾皮1.2万斤,细粉2000斤,咸菜1500斤

鲁中南二分区:生油24万斤,食盐103.5万斤

鲁中南四分区:生油46940斤,食盐147.4万斤

鲁中南五分区:生油48830斤

鲁中南七分区:生油5万斤,咸菜5万斤,大蒜1万斤,食盐10万斤,豆子30万斤

济宁市:生油1万斤

以上总计,鲁中南地区共筹集生油62万余斤,食380.9万斤,咸菜5.15万斤,虾皮1.2万斤,细粉2000斤,大蒜1万斤,黄豆30万斤。

由于在副食供应上,华野各部队以自行就近采购为主,后勤部门调拨为辅,因此鲁中南地区筹集的这些副食,部队仅耗用了生油2.4万斤,食盐2.9万斤,咸菜450斤,咸鱼3000斤,虾皮7000斤,细粉2000斤。

在烧草、马料供应方面,因济南周边草料不敷使用,因此地方动员群众将高粱秸秆压碎晒干,并砍树劈柴以供军用。各部队以团为单位统一筹借,并付给群众草票,以便日后与地方清算。驻地靠近胶济铁路沿线的各部队及后方医院,还尽可能使用从后方运来的煤当燃料,以节约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