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海外收藏】莎士比亚是瘾君子?

2020-03-25 18:01:02

发哥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关系,走南闯北,交了不少朋友的同时,游览名山大川,品尝美食,遍访圣地。出国以后,虽然业务繁忙,仍然会找时间带全家出游,行了几万公里路。

伴随国内亲友来访,把有名的景点,走了一遍又一遍。其中,莎士比亚故居,不知去了多少次。

一次在莎士比亚故居的古玩店,发现几个据说是莎士比亚时代的烟斗,看着有意思,就买了下来。后来,当地一个小博物馆关闭,一些藏品拍卖,几十个烟斗没人要,也让我收了下来。

有这样一句名言:“男人的气质、身份、尊贵和修养的极致象征,起码应该有三只以上顶级烟斗,就像一个绅士至少要有五条领带一样”。

经过研究发现,烟草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植物,从远古到现代,几乎与人类相伴而行,随着人类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对其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一路风雨,几度辉煌。烟斗最初是源于印第安人吸食烟草的土坑,这是最初的烟斗的雏形。

考古学家曾在美国大陆发掘出古人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使用的石头烟斗。于是,我想象那时候的烟斗,会不会和现在依旧存在的软管烟斗一样,石制的斗钵上,连着一根长长的管状物,或者是用工具在地上挖两个连在一起的洞,像旧时的行军灶,在一个洞里放入具有芬芳香味和麻醉作用的植物——烟草叶子,吸烟者则躺在另一个洞边吸着烟,或者索性将这些植物直接撒在火中,坐在边上吸入燃烧出的烟——和今天野外生炉子的景象是多幺吻合啊。

在埃及4000年前的木乃伊旁,也曾发现有烟叶和烟斗的残片。

对阿兹台克人(Aztec,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其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诺奇,故又称墨西哥人或特诺奇人。)和玛雅人(Mayan,中美洲地区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公元前约2500年就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的考古表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就有了烟斗。在阿兹台克人和玛雅人的生活中,烟斗除了被用于宗教性的典礼外,更兼有社交的功能,经常在用餐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烟斗时光。

随着吸烟形式的不断发展,他们开始不断探索和革新吸烟工具,先后出现过动物骨和角、石灰石、玻璃、陶、瓷、铁、铜、金、银、海泡石以及各种各样的木材制造的烟斗在莎士比亚时代,吸烟是一种时尚。那时候,相当于中国的明末清初,英伦三岛的工匠们,虽然制作不出瓷器,却用粘土制作出来各种各样精美的的陶泥烟斗。

 欧洲第一批手工陶制烟斗诞生于1573年。这些烟斗是由一种叫做“瓷土”的物质制成的——它是一种铝硅酸盐和非常细的沙子的混合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发白的烟斗在英国非常流行。在泰晤士河,人们发现了很多这种烟斗的碎片,其中一些的制作时间可以追溯至17世纪。历史上,英国曾有3000多人从事烟斗制作。除了英国人,德国人、瑞典人、西班牙人、法国人也很擅长制作烟斗。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国早期移民也使用这种陶制烟斗,在纽约史坦顿岛发掘出的许多陶制烟斗就是明证。

  这类烟斗今天仍有制作,每只的售价为50美元至100美元。当然,其中多数不再由手工制作,而是由机器代劳。这并不是说手工制作的烟斗过时了,恰恰相反,手工制作的烟斗,尤其是使用高档石楠制作的烟斗,仍为世人所珍视。

  烟斗不同,价格也迥异。登喜路等着名公司制作的烟斗,每只的售价高达10000美元,让人望而却步。波斯烟斗也很贵,每只要价可高达700美元。摩洛哥人使用的海泡石烟斗每只的售价大约为500美元。其他较贵的烟斗还有匈牙利人用纯银制成的烟斗,每只要价5000美元,甚至更高。

从风格而言,英国烟斗端庄、高贵、富有绅士风采;法国烟斗浪漫,激情四射,具有典型的骑士风格;德国烟斗则折射出日耳曼民族严谨、精美绝伦的职业操守;而美国烟斗则完全凸现出简单、方便的自由主义色彩。烟草传入中国始于明代,到清朝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将欧洲文化的载体之一烟斗传入中国。而今,烟斗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已经深深植入中国的历史。

世界上爱好烟斗的男人,大都是一些严肃的、深沉的、高度理性的男人,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在他的《二战回忆录》里写道:就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手里握着一只结实的石楠根烟斗,斯大林那一排浓重胡须下面叼着一只巨大的枣木烟斗,罗斯福抽的是“骆驼”牌香烟,但是他把他的烟卷装在一支长长的烟嘴里。

萨特在他的着作《存在与虚无》里,把烟斗视为一个哲学例证,他认为香烟是“虚无”的象征,是抽象的、没有固有特性的、容易消失的物体;而烟斗则是“存在”的象征。

爱因斯坦工作时,喜欢把烟丝装满几只烟斗,放成一排,随时取用。他说:“抽烟斗能使判断力更加正确(somewhat calm and objective)。”

林语堂是极富情感的人,他曾说:“口含烟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这种人都较为和蔼,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必能彼此结交相亲”。

之所以选择烟斗,是收藏者性格特质的潜意识反映:内敛,镇定;自信,自省;谦逊,低调;聪慧,懂得享受和珍惜人生。他们注定是少数的一群,也是特别的一群:

里根、斯大林、麦克阿瑟、巴顿、牛顿、马克吐温…… 

  大约在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亚洲西伯利亚蒙古种人开始渡过今天的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大陆生活,这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最早祖先。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美洲印第安人驯化了一些动植物,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了从游猎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变。在公元前5000~3000年,美洲印第安人发现了烟草并开始种植。早期主要是利用烟草来防治虫咬蛇伤,以及一些头痛脑热疾患。后来随着部落社会发展,开始在原始宗教和祭祀中使用烟草,以“烧香”形式来祭祀祖先,通过“袅袅青烟”与神灵沟通。因其药用和祭祀价值,后期印第安人普遍种植烟草,以燃烧吮吸、干叶咀嚼、泡水饮喝、烟气熏蒸、捣碎涂敷等各种方式使用烟草,或是治病除患,或是提神解饥,或是祭祀占卜。使用烟草逐渐成为远古印第安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烟草成为印第安部落之间交换或赠送的一种贵重礼物。

  烟草起源于美洲大陆。这是考古学家发现的,也是从大量印第安原居民部落遗存和早期西班牙探险者日记中得到间接证实的。最新的生物基因技术进一步确认,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烟草发源地。美洲大陆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农业发源地。这里不仅种植了烟草,而且还食用现在全球普遍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花生、南瓜等大量豆类植物和药用植物。这些都是以前欧亚大陆没有的植物。虽然美洲大陆曾出现了三大古文明,其建筑、艺术、科学、天文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由于与欧亚大陆长期隔绝,其文明整体发展程度要比欧亚大陆晚一两千年。一直到15世纪,美洲印第安人仍以木头、石头、骨头、独木舟为主要劳动工具,还处在刀耕火种生活状态,对烟草总体上还处于原始认识、原始生产、原始使用时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拉开了人类近代史序幕。从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到17世纪荷兰,18世纪法国、英国,欧洲列强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和殖民地争夺,打破了几大洲过去长期隔绝的历史,带来了大规模人员、动物、植物的跨洲交流和贸易。烟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欧洲列强的足迹,满足着殖民帝国的需要和偏好,从美洲大陆走向世界,最终成为全球性重要经济作物和普遍消费品。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发现和认识阶段。一批批西班牙探险队为了寻找香料、金银宝藏和矿山来到美洲,对美洲大陆进行了长达20年的查探和随后30年的征服。西班牙人最先发现和认识了烟草,一些早期探险者和水手从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吸烟。同一时期,葡萄牙人根据西葡条约,在南美开拓了巴西殖民地,也较早地接触到了烟草。在最初的几十年中,烟草并没有引起人们很大关注。但在与土着印第安人长期接触中,在无数次艰难探险和越洋贸易中,越来越多的欧洲早期探险者、水手、沿岸小商小贩从好奇到尝试,从偶尔到经常,渐渐形成了吸烟习惯。久而久之,烟草作为新大陆发现的一种新奇植物,吸烟的新奇行为及其药用功效,逐渐引起了欧洲人的关注和兴趣。

  二是传播和流行阶段。烟草首先传入欧洲。最初,烟草是作为一种“药草”,吸烟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开始传播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最先开始种植和使用烟草。16世纪50年代传入法国、英国,60年代传入德国、意大利,随后传入其他地区。这里最着名的例子是,当时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将烟草寄给法国王后治疗头痛病。烟草中的“尼古丁”就是以这位大使名字命名的。当时在英国需要凭医生处方到药店购买烟草。烟草传入后,因其神奇的疗效作用,迅速受到皇宫贵族青睐,先是在上流社会流行,被视为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消遣品。烟草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既受到社会名流追捧、医药家推崇、文人墨客赞誉,也不断受到来自统治者、宗教和医学的质疑、反对,甚至禁止。但最终烟草以其不可抗拒的“魔力”,克服各种障碍,成为了大众嗜好品。

  烟草在其他地区的传播是,西班牙人在1571年征服菲律宾后,最先将烟草传入菲律宾,到达亚洲。随后在1600年前后中国福建商人又从菲律宾将烟草带入中国。16世纪末、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开拓亚洲、非洲航海贸易时,先后将烟草带到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带到中东的土耳其、伊朗,带到非洲的南部海岸沿线。葡萄牙人在烟草传播中发挥了更大作用。17世纪中叶以后,荷兰、法国、英国等新兴帝国,又进一步将烟草传播到西非、俄罗斯等更广泛地区。烟草在亚洲、非洲的传播流行与欧洲有着大体类似的经历,既有热爱和赞美,也有质疑和反对,程度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地方比欧洲更适宜种植烟叶,传播和流行速度更快,各地都大约只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形成了普遍吸烟习俗。到1700年前后,欧洲人将烟草带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时,烟草就真正成为了全球性作物、全球性流行消费品。

  三是传统生产和消费阶段。烟草传入欧洲后,先是以烟斗方式吸食,18世纪开始流行鼻烟,19世纪又流行起雪茄。欧洲人在传播烟草的同时,也将各种吸食方式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地理气候条件下,各地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烟草消费习俗。如东亚的旱烟、中东的水烟、北美的嚼烟、非洲的斗烟。到后期,各地各种不同消费方式都有一定比例的存在。在当时全球农业经济背景下,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各地消费的主要是斗烟、鼻烟、嚼烟、雪茄烟;加工方式普遍是手工作坊,只是规模大小、效率高低上有些差异;除美洲种植园生产外,大多数地区都是小农生产、自产自销,或小规模集市交易;各地种植的品种一直还是从美洲引进的古老品种;调制烟叶也一直是沿用晾、晒、明火熏烤这些古老方法。300多年间,全球烟草种植业、加工业,烟草制品及其消费,虽有不断改进和发展,但总体上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各地烟草业差别也不大,基本上都处在小农、小手工、小作坊经营状态。

  这一时期,烟草的最大特点是在跨洲贸易上。从17世纪初开始,美洲大陆就大量种植烟草并输往欧洲,欧洲烟草制品再输往世界各地。先是西班牙、葡萄牙,后是荷兰、法国、英国,烟草成为当时欧、美、非“三角”跨洲贸易的大宗商品,为这些欧洲宗主国财政收入和美洲殖民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原始资本主义发展,在西欧孕育并出现了对烟草实行垄断、专卖、公司制经营的萌芽和雏形。

  手工卷烟最早于17世纪在西班牙出现,但现代意义的卷烟是在19世纪中后期取得两大技术进步以后才真正形成的。第一个是1839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出现了一种“新型烤烟”,以及烘烤方式由过去明火熏烤改进为火管烘烤。这种“新型烤烟”就是现在的弗吉尼亚烤烟。这种烟叶色淡体轻、烟碱含量低,经过火管烘烤后,烟气芳香柔和,吸食时能顺利下咽进入胸腔,通过肺部直接吸收尼古丁;而以前的各类老品种烟叶色深叶厚,烟碱含量高,经过明火熏烤,烟气浓烈辛辣,吸食时无法下咽,只能吸含在口腔中。人们无论是吸食斗烟、雪茄烟,还是鼻烟、嚼烟,主要是通过口腔、鼻腔接触烟草,间接吸收尼古丁。这种“新型烤烟”出现,改变了人体吸收尼古丁的方式,赋予了卷烟新的“生命”,为现代卷烟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第二个是1880年第一台卷烟机在美国问世。美国发明家本萨克研制的这台现代卷烟机,最高效率达到每分钟200~212支,相当于当时40~50个工人的工作量,为现代卷烟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装备技术条件。现代卷烟从19世纪末在欧美起步,从手工到机器,从作坊到工厂,从欧美迅速走向了全球。

来自南非金山大学的科研人员近日发现,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或靠吸食大麻寻找创作灵感。

英国《每日电讯报》9日报道,这些科研人员从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借来24个烟斗碎片,对其残渣进行检测。其中一部分烟斗来自莎翁家的花园,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烟斗中,有8个烟斗残留物样本中含有大麻,其中4个烟斗属于这名文豪。

此外,还有2个烟斗含有疑似可卡因的成分,不过它们并非来自莎翁的家中。

报道说,其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已显示出他对这两种毒品的作用并不陌生。在其十四行诗的第76首中,他写道“一种知名烟草的创造力”,这或许表明,莎翁在创作时愿意使用“烟草”或大麻。

各种各样的烟斗

儿童玩具

 

Jane Austin‘s London

泰晤士河泥沙中发现的

烟斗构造及饰面

烟斗的结构

1.斗钵壁(Bowl)   

2.斗柄(Shank)——连通斗钵,烟草在斗钵点燃后,烟气是通过其内部的。

3.斗嘴(Stem)——此部分可拆出,以方便清洁。

4.榫(Tenon)——口柄嵌入斗柄,使之相连接的凸榫。

5.烟嘴(Mouthpiece)——供吸食的部分,一般具有供牙齿轻轻咬着的凸缘设计,防止滑落。

6.斗钵(Pot)——用来盛载烟草燃烧的部分。

7.积炭饼(Cake)——通过多次烟草燃烧,慢慢积存起来。对阻隔高温传导到斗壁,防止内壁烧穿,以及改善烟草的风味起到不少的作用。

8.烟道(Flue)——进入烟嘴供享用。

9.滤嘴口(Filter)——用以接放滤芯,过滤水汽、烟灰微粒及降低烟气的温度。有的烟斗甚至具有特殊设计的“系统装置”(Systems),以进一步达到以上目的。

 

 

比较知名的烟斗制作商

Philip Edwards (1649-1702/3) Isaac Evans (c.1700-1712/3) James Jenkins (1710-c. 1739)   Israel Carey I (c.1756-1787) James Abbott (1682-1718) John Macey I or II (c.1706-38) Charles Hicks (c.1721/2-1741/2) Richard Carter I and II (1710-48) William Spencer (1734-35/6) Robert Tippett II or III (c.1688-c.1722) Robert Tippett III (1714-1715) Samuel Richards II or III (c.1780-1817)

 

  

制作车间

部分网上内容 

贴主:万发于2020_03_16 9:31:03编辑
贴主:万发于2020_03_16 9:31:17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