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陈布雷:蒋介石心腹,女儿在革命中“失踪”,写信拜托周恩来寻女

2022-09-12 17:05:04

1941年,陈布雷将女儿陈琏“最后一封信”反复查看,走来走去,最后焦急地说道:“她一定是跑到延安去了!”女儿“失踪”的消息,一直让陈布雷惴惴不安,于是给周恩来写信,拜托他帮忙找到自己的女儿。

周恩来看完信后,认真思索了一下,回道:“如果人真的在我们这里,一定可以查到。”随即,周恩来立刻向八路军、新四军、延安等方面发出电报,但收到的消息都是陈琏没有去抗日根据地。周恩来只能告诉陈布雷:“令女既不在抗日前方,也不在延安,很有可能是自己隐蔽了起来,要不然就是被你们的特务机关给关押了,你们再想办法找找。”

陈布雷收到周恩来回复,连声感谢道:“真是太谢谢了!非常感谢!”没过几天,昆明和重庆的报纸上,同时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琏儿,见字盼即回家。父示。”


图|陈琏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非常好奇陈琏是谁?陈琏虽然是蒋介石心腹陈布雷的女儿,却是个忠诚的共产党人,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她的故事吧!
陈布雷和陈琏

陈布雷和妻子非常恩爱,两人孕育三子二女,而陈琏就是他最小的女儿。然而不幸的是,妻子杨品仙在这些年的生育中,身子一直不大好,在生陈琏时非常艰难,导致大出血,更糟糕的是还得了“产褥热”,生下陈琏没多久,就去世了。

痛失爱妻的陈布雷非常痛苦,甚至仇恨起了自己的女儿陈琏。一次,小陈琏在房间哭泣时,让陈布雷想起妻子,感到非常心烦意乱,忍不住抱头痛哭起来。又看着哭泣的小陈琏,顿时暴跳如雷,抓起小陈琏就往痰盂里面塞,顿时小陈琏的哭声更大了。

房间里的动静很快惊动了家里其他人,大家看到这一幕,吓了一大跳,赶紧把小陈琏抱了过来。之后,家里人也不敢让小陈琏留在陈布雷身边,便让小陈琏的外婆抱走,带去老家抚养了。因为家人都觉得她身世可怜,便有了怜儿这个小名。

妻子死后,陈布雷回到上海,在《商报》做了编辑主任。这时候,南北军阀混战不断,孙中山正在广东举兵讨伐陈炯明。而《商报》在反对曹锟贿选、军阀孙传芳入浙、段祺瑞把持军阀政府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所发表的言论和立场都与孙中山的理念不谋而合。


图|孙中山

孙中山看了后,当众称赞道:“商报才是真正的忠诚党报,比国民党自己办的报纸还要好!”周恩来还跟陈布雷传话说:“你的文章是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也非常钦佩,但希望你的笔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是为全中国的人民服务。”陈布雷听了这话,沉思良久,最后才说道:“周恩来先生我也非常钦佩,可惜共产党像周恩来先生这样的人太少!”

在“五卅”运动中,《商报》反帝爱国的有些文章,甚至被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所转载。共产党人萧楚女还为此致函陈布雷,赞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他能为无产阶级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一介书生,陈布雷在蒋介石身边做了20余年幕僚,长期为蒋介石起草重要文件、拟定政策等,是蒋介石身边有名的“文胆”。也是这种局限性,让他深陷老蒋的政治泥潭不能自拔。

后来,陈布雷与王允默成婚。两人成婚后,还把陈琏也接回了上海,陈琏对上海的一切都非常不习惯。王允默也是一个受过教育,有思想的新女性,对丈夫这个最小的孩子,也是格外关注。

她亲自教导陈琏读书、写字,直到2年后才让孩子去学校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可以说,继母是陈琏的启蒙老师。因为王允默,陈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她以后建立的独立人格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都有很大帮助。

陈布雷对女儿非常愧疚,尽管他经常不苟言笑,但有时也会检查、辅导陈琏的功课,在几个孩子中,他最疼爱的就是陈琏。说起当年的事,陈琏外婆也是耿耿于怀,但说起女婿的才华,也忍不住向陈琏夸耀。在陈琏心中,她对父亲很矛盾,但不论如何她还是很爱父亲。


图|陈布雷(左)

1932年,陈布雷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他们举家搬到杭州。一次,陈布雷嘱咐陈琏:“你是个女孩子,最好是学师范专业,将来可以相夫教子。你姐姐也是师范专业的。”那时候,陈琏非常听父亲的话,考入了杭州师范学校。

她去看杭州师范的新生榜单时,发现自己在最后一名很难过。因为旁人也对她议论纷纷,质疑声数不胜数。回到家后,陈琏大哭了一场,她宁愿再考一次,也不想听到别人说自己走后门。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他们这一届发榜是按姓氏的笔画为序。

在新生中,她的“陈”字笔画最多,才排到了最后。一年后,陈琏听说父亲当年毕业的学校是浙江省立高级中学。这所学校是出了名的注重数理,而且录取比例仅是考生的十分之一。这次陈琏没有征求父亲的意见,悄悄报考了这所学校,并成功踏入了学校的大门。

尽管陈布雷深陷政治泥潭之中,但他却不允许子女参与政治,然而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越怕什么,什么就会找上门,他的小女儿最终还是卷入了政治斗争。被大时代的洪流裹挟,一个家庭,两个阵营的不幸悲剧……
被时代裹挟的父与女

陈琏到杭州后,抗日救国的声浪日益高涨。在“九一八”事变后,淞沪会战又爆发了,日寇对上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十九路军和敌人奋起抗争相持了33天。结果,蒋介石却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这一举动自然激起了民愤。


图|蒋介石(左一)

为了“安抚国民”,身为教育厅厅长的陈布雷和其他机关,开始严密掌控学生们的言行,一有动静马上举报。这时,陈琏和她五婶洪克平、七叔陈训惠来往非常密切。因为他们都是思想进步的有识之士,经常跟陈琏讲抗战大事,为她介绍进步报刊书籍,还教她唱《毕业歌》和《热血歌》。

但陈布雷却不喜欢他们交往过密,常常告诫陈琏离他们远点。在父亲的话里,他们是思想太过激进,不安分的异端,受到了蛊惑和煽动。可陈琏不这么认为,她觉得从他们那里学习,明白了许多。

每次听到父亲说这种话,陈琏都在内心默默反驳:“才不是那样,父亲说的才不对。”这也是她第一次想反抗父亲,独立的革命精神正在慢慢觉醒。伟大的民族抗战,让陈琏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自己该做的,想要加入革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共产党人王闻识等人创办了《战时生活》,陈琏表哥翁泽永是杂志的编辑。因此陈琏不仅是《战时生活》的忠实读者,还因为身份便利经常和编辑部来往。看到他们为了抗战而不断奔波于前线和后方时,陈琏也跃跃欲试,想要和他们一起为革命奋斗。

1937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陈琏进入了北碚国立二中,在学校她聪明好学,非常有主见。虽然出身名门,但陈琏一点也不娇气,永远都是热情洋溢的。


期间,陈琏担任了夜校的语文教员,还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救亡活动,到农村去做宣传。遇到轰炸的时候,陈琏还去慰问受伤的军民,运送伤员,工作起来常常是日夜颠倒。但她却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喜欢这样充满意义和希望为革命奋斗的事情。

陈琏还喜欢读书,学习各种古今中外的文学。她鄙夷那些只会空口说大话,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贵族子弟”,欣赏那些敢于为废除农奴制、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而奋斗献身的革命者。

有一次,陈琏收到了翁泽永寄的一本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非常激动地回信:“表哥,虽然这本书我已经从朋友那读过了,但这是一本好书。而且这是你从前线给我寄的,更是非常珍贵,这本书值得我一读再读,之后有什么好书,也希望表哥可以寄给我。”

1938年年底,汪精卫向日本投降。陈布雷在为蒋介石拟稿的《驳斥近卫东亚新秩序》中写道:“日本不过是要以共同防共的名义,首先控制我国。我们宁可举国牺牲抗战,如果这个共同防共的要求可以应允,还待今日吗?”话里的言论不可谓不明显。

和国民党其他官僚贪污腐化不同,陈布雷不仅自己朴素廉洁,克己奉公,还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决不能以权谋私,保持清白家风。就是在政界、文界也远近闻名,因此陈琏对父亲颇为敬重。


图|陈布雷

只是陈琏始终不明白父亲的政治立场,直到1939年7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的时候,陈琏以屠格涅夫《门槛》的诗句向组织明志,表明她宁肯背叛家庭,也要坚持革命的决心,谁也没有想到外表柔弱的小姑娘,内心竟然藏有如此决心。

入党后,陈琏才渐渐明白为什么父亲会如此矛盾。原来他既想抗日,又怕人民力量壮大起来;既有爱国的热血情怀,又不想让人民起来革命;尽管良知未泯,却也身不由己。

高中毕业后,陈琏没有报考离家近的中央大学,而是报考了远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因为那里有吴有训、闻一多、朱自清等教授,她想去那里学习更多知识。临行前一天才向父亲告别,父亲问她:

“你考的是什么系?”

“地质系。”

“怜儿,你知道我不希望你们碰政治,好好学技术不好吗?”

“爸爸,现在的世道,抗日爱国,人人有责。我爱国也有错吗?”

之后,陈布雷向陈琏讲述了以前爱国的事件,告诉她:“当初我也爱国,写过很多爱国文章。你爱国是应该的,但我希望你无论如何都不要参加反政府的活动。”


图|陈琏

陈琏怒道:“打仗的时候,前方的战士们为了国家浴血奋战,但后方的官僚却大发战争财,汪精卫也当了汉奸。如果青年不关心国事,还有谁关心呢?这也叫反政府吗?”陈布雷无奈地说道:“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你也要考虑爸爸的处境啊!”

陈琏深吸口气,平静地说:“爸爸,你放心,我绝不会做出对不起国家的事,也一定会像您教导的那样,保持清白的家风。”陈布雷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深深叹了口气。
陈布雷写信托周恩来寻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暗地里追杀新四军,扣留叶挺军长,封锁消息、扭曲事实真相。这时,西南联大党组织冒着生命危险,将登有周恩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诗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新华日报》,四处张贴在校园里,还张贴了南方局印发的《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

此举,瞬间激发了师生们的强烈愤慨,他们为了保存力量,还将已受到注意的党员和进步青年撤离学校,分散隐蔽在滇南各个地区。如果形势不断恶化,他们得做好在当地农村打游击战的准备。

陈琏也在撤离的学生中,这是她第一次真正面临战斗,但她却处变不惊,像往常一样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只是在想起家人时踌躇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给大姐写了“最后一封信”,说道:“这个时代注定了我和家庭的悲剧,这是我无法抵抗和拒绝的,但请你们相信我,这不是我随便选的路,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这条路虽然很艰辛,但为了我爱的国家,我无话可说。”


图|周总理

陈琏离开昆明后,化名为程国仪,在石屏县高级师范附中教书。1942年,陈琏找到周恩来,希望他批准自己去延安。周恩来劝她留在父亲身边,让父亲多接触一些进步思想,为国家做有益的事情,并告诉她:“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你去了延安,布雷要向我要人,我给还是不给啊?”于是,在周恩来夫妇的劝说下,陈琏才听从组织安排回到家中。
陈琏和袁永熙结为革命伉俪

1947年8月10日,陈琏和袁永熙在北平举行婚礼。两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相遇、相知,经过8年恋爱,两人才在党组织的指示下成为革命伉俪。他们成婚的时候都已经有7、8年地下工作的党龄了。

袁永熙曾三次成功领导了具有全国影响的进步学生运动,是一名出色的革命工作者。尽管他公开的身份是北平某银行的职员,陈布雷的女婿。不过他频繁活动,还是引起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注意。

不久,特务就将袁永熙夫妇逮捕,他们被捕的消息甚至惊动了中央。周恩来立刻给李克农等人发电报,指示他们要严防事态的扩大并积极设法营救。

袁永熙深知自己被捕,不仅会危及到北平的地下党组织,还会连累上海党组织。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他压紧牙关,绝不开口。另一边,陈琏因为她是陈布雷的女儿,所以特务不敢对她用刑,就把她带到袁永熙面前,让她劝说他。


图|陈琏和袁永熙

陈琏看着丈夫受尽折磨的样子,也是肝肠寸断,大骂国民党特务是畜生,对好人动用如此刑罚,也在暗示丈夫,她绝不会出卖党组织。夫妻俩都抵死不从,因此北平和上海的党组织丝毫未受影响。特务也实在找不到能证明他们是共产党人的证据,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只好要求袁永熙退出“民青”组织,就可以结案了。

袁永熙听到他们这么说自然高兴,怕他们再纠结下去查出什么来,就装作无奈的样子,答应自己会退出“民青”。陈布雷知道女儿被捕后很焦急,但因为自己忠于蒋介石,一直没表示。

直到蒋介石主动跟他说:“你女婿不是共产党人,只是个民青分子,你的女儿也只是思想左倾。”陈布雷听到蒋介石这么说,才把他们保释出来。
陈布雷自杀

1948年11月14日,南京传出:“总统府的国策顾问陈布雷昨日因心脏病逝世,总统夫妇亲自前往吊唁。”这个消息在南京城激起了巨大波浪,有人惋惜、有人疑惑、有人无奈,给已经日趋没落的蒋家王朝蒙上了一层阴霾。陈布雷的死,让蒋介石痛心之余,更是坐立难安。

11月18日,中央社发表消息,确认陈布雷不是死于心脏病突发,而是自杀!一言激起千层浪,文中详细记述了陈布雷死亡的情况,医生判断他是服用过量的安眠药而亡,还在枕头旁边发现了一封遗书。


图|蒋介石

文章还写道:陈布雷亲手写的《杂记》,其中“油尽灯枯”一词透露消息,究竟是陈布雷“油尽灯枯”,还是蒋家王朝“油尽灯枯”,陈布雷为什么要自杀?

自杀原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他的秘书蒋君章可能知道一二。

记得事发前几天,陈布雷回到住所,蒋君章看到他面色苍白,神情倦怠的模样,担心地询问:“陈先生是否身体不适?”但陈布雷却答非所问,不像过去那般谨小慎微,瞪大了双眼慷慨激昂道:“每一个政治家、军事家,首先要学会审时度势。北伐时期,国民军数量虽不占优势,可胜却在握,势也。”

陈布雷说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可是现在腐败公行、将骄兵逸,这仗还如何能打啊?”说完便交代蒋君章,他要休息两天了,闭门不出。当天晚上,陈布雷就开始写《杂记》,又给蒋介石写了上书。蒋介石对他的知遇之恩,让这个书生临死都不能忘怀。

在上海的陈琏听到父亲自杀身亡的消息,久久不能回神。悲痛之际,与袁永熙一起匆匆赶回南京。看到父亲遗体的那一刻,陈琏心如刀绞,扑到了父亲身上,放声痛哭:“父亲,您一生都正直廉洁,可惜走错了路啊!”


图|陈布雷

陈琏将父亲安葬完,便和丈夫回到了北平,一直专心为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