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50年,开国中将派警卫员回乡寻找亲人,发现母亲在街上乞讨

2022-06-08 17:05:02

前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眼看着邻居家燃起熊熊大火,我们岂能坐视不理?于是,毛主席下令组织中国志愿军,准备赴朝鲜参战。命令下达后,志愿军的高级干部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在川西军区机关驻成都北教场的一所住房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唯独男主人闷闷不乐。


在女主人的开导下,男主人终于道出了缘由:“自从1932年打漳州时路过家门一瞥,至今18个年头过去了。如今,母亲您还在吗?您老人家可好?”说着说着,泪水顺着脸庞流下来。


话说,男主人的担心不无道理。中央赴朝作战的命令随时都可能下达,革命军人必须作好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这一去可能又是十年八载的,搞不好还会把命留在朝鲜。


图片模式


想到这里,男主人下决心要把母亲接到四川来。


男主人叫刘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能有如此荣誉,离不开他母亲的支持。如今,当再一次投入到血雨腥风的战场时,刘忠对母亲的思念越发浓厚。


第二天,警卫员李招官怀揣着刘忠首长的亲笔信,千里迢迢来到了福建上杭才溪乡。建国初期的才溪乡,百废待兴,社会还很动荡。为了安全保密,区公所派员陪同李招官暗中查访。


经过一番做功课后,他们把刘母家的大致位置,锁定在了刘屋角这个地方。在前往的路上,一位乞讨的老婆婆拉住了他们。李招官给了老婆婆一些钱后,顺便打听刘母林连秀是否在附近居住。


老婆婆瞅了瞅眼前这两个陌生人,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就是林连秀。”


图片模式


图 | 刘忠的母亲林连秀


李招官一听,激动地说:“终于找到您了。这是我们刘忠首长让我给您带的信。”


“刘忠?首长?”老婆婆缓缓地接过了信。


“老人家,您儿子当了司令员了!”区公所人员在旁高兴地说。


老婆婆看过信后,高兴得把讨饭棍一丢,差点晕了过去……


离家二十载,母子终重逢


很快,在警卫员李招官的陪同下,林连秀来到了儿子刘忠的家。母子重逢,刘忠半跪着抱着母亲,不断抽泣着说:“娘啊,孩儿不孝啊!”林连秀也哭得止不住。


过了好一会儿,母子二人才缓过来。刘忠开始介绍家庭成员,妻子伍兰英,女儿永生,儿子纪柱。


“奶奶好”这一叫,林连秀刚才还挂着泪水的脸,马上露出了笑意。她连连答应着。


接下来,伍兰英去厨房忙碌,两个孩子被支出去玩耍。客厅里只剩下母子二人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过去的那段岁月记录着母子俩的点点滴滴。


图片模式


图 | 刘忠、伍兰英与孩子们的合影


1906年的一个中秋月,刘忠出生了。他大公伯说:“他这一代属‘永’字辈,我看就叫‘永灿’吧!像月亮一样,光辉灿烂。”


刘忠父亲听后连连点头,他给孩子又想了个在家唤的小名:“这天下兵荒马乱,我们穷哥们总想盼过个太平日子。孩子就叫‘太平’吧。”


刚生产完的林连秀听后,赶紧说:“快把太平抱来,让我瞅瞅。”


“太平”的降生,给这个穷苦家庭带去了很多欢乐。


这天,刘家来了一位客人,自称是刘忠父亲的朋友。他来的目的是想把四女儿送给刘家,因为家里女娃太多了。林连秀抱过女孩,爽快地应下:“我们来养吧,长大了给太平做媳妇,省得将来结婚费神费事。”就这样,刘家又多了一口人。


刘忠八岁那年,他看到小伙伴上学堂,心里羡慕不已。回家便提出读书要求,他父亲无比诧异,说:“吃都吃不饱,还要上学?”


而他的母亲林连秀却有不同的想法,她说:“‘小时不读书,长大瞎眼珠’,世世代代都得受压迫啊!”尔后,在林连秀以死相逼之下,丈夫终于默许了。


读了四年书后,刘忠的父亲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出去打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于是,12岁的刘忠当上了泥瓦匠。


往后的日子,刘忠熬过了三年学徒期,七八年的帮工期。期间,即便他任劳任怨地干,每天也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若是活儿干得不好,少不了老板的打骂。他经常在想:“穷人啥时候能够翻身?”


1923年,刘忠年满十八。此时,刘家抚养的王四娣也已芙蓉出水。于是,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他们举办了婚礼。


3年后,上杭各地的农民运动闹得如火如荼。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的刘忠回到家后,向父母说了他想加入其中。


图片模式


图 | 刘忠(左)


刘忠父亲不同意,说闹不好是要杀头的。而林连秀则支持儿子的想法,她说:“儿子加入农民协会是要求翻身,过上好日子,有什么错呢?要是大家都像你那样怕事,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1929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策应‘才溪暴动’一举成功。刘忠看着农民从地主、绅豪手里分到了田地、农具等情景,心里很高兴。所以,他毅然地选择了加入红军。


出发的前一夜,林连秀和儿媳王四娣为刘忠赶出了一双布草鞋。清晨,号角吹响,婆媳二人望着刘忠渐渐远去的背影,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5年后,红军北上,苏区失守,国民党反动派前来驻扎军队。这样一来,才溪乡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刘家的日子也过得异常艰难。


图片模式


图 | 刘忠(右二)


复辟后的才溪民团找到了刘忠的父亲,逼迫他写信让儿子回来。尽管刘父一直都不同意儿子的做法,但此时此刻的他想到的是尽全力去保护儿子,他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就这样,刘父被逼死。


接着,地主民团又找到了林连秀,林连秀的态度和丈夫一样,一口回绝。就这样,林连秀被关押了起来,在监狱中受尽了磨难。过了几个月后,他们逼迫林连秀和儿子脱离母子关系,林连秀照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为此,她遭受了更加残酷地迫害。


等到出狱后,她只能以乞讨为生,蓬头垢面,到处流浪。


这么多年,林连秀受苦受难都不怕,她只是担心儿子的安危。原本以为儿子早已牺牲了,现在看到儿子不仅壮实,还成了首长。林连秀的心,别提多高兴了。


独子要务在身,刘母执意回老家


在儿子一家,林连秀过得很幸福。刘忠每天忙完工作回家后,第一时间直奔林连秀的房间,陪母亲说说话。


1950年10月的一天,刘忠接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让他到陆军大学担任校务部长。


突然的变故,使等着赴朝作战的刘忠傻眼了!他心里嘀咕着:“我才读了几年私塾,怎么能当大学的部长呢?”


于是,他去找了邓小平。见面后,他说:


“邓政委,你是了解我的。我没文化,当不了校务部长。我喜欢带兵打仗,就让我去朝鲜和美国鬼子拼吧!”


图片模式


邓小平见他言辞诚恳,便帮他出了个点子:


“聂荣臻代总长是你的老政委,干部部罗瑞卿部长是你的老主任,找他们看看。”


刘忠回去后,与妻子伍兰英说明了情况,决定简单收拾好行当后,带着全家老小告别成都,赶往北京。


这天晚上,林连秀敲开了儿子卧室的门。她轻声走进去,温柔地看着伏案工作的儿子,不忍打扰。等了好半天,忙碌的刘忠才注意到了母亲的身影。


这时,林连秀说:“太平,你叫上兰英,到客厅我说点事情。”


不一会儿,夫妻俩坐下后,林连秀开口说:“太平,兰英,你们把我送回才溪老家吧!”


刘忠夫妻俩对视一会儿,几乎同时开口:“咋?”


图片模式


林连秀不紧不慢地说:


“俗话说,叶落归根。我是半截身子埋黄土的人了,总不能把这副老骨头丢在异地他乡。你们孝顺我,我心里晓得。吃也吃了,穿也穿了,出来走一圈知道了世界那么大,也就心满意足了。”


刘忠放心不下,毕竟老人已经苦了一辈子了,现在年纪又那么大。当他正想开口劝慰时,林连秀却抢先说开了:


“你们放心吧。现在解放了,没人敢欺负我。再说,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熬硬了我的身板骨,能吃能睡也能走。”


刘忠深知母亲倔强的性格,便不再做挽留了。当刘忠走回卧室工作时,林连秀喊住他,嘱咐道:“太平,你们收拾东西是打算去打仗了,我不想拖累你们。孩子呀,你们听毛主席的话,准有更大的出息。”


话落,刘忠噙着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地上。


第二天,刘忠叫来了警卫员李招官,和他说:“小李子,又要劳神你陪送老人家回福建去了。”


李招官想说点什么,刘忠已经忙工作去了。


送走母亲后,刘忠携妻子、孩子飞抵北京。时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长的肖克热情接待了他们,在得知他们的来意后,肖克表示,刘忠的任命是中央军委下达的,必须坚决执行。


图片模式


图 | 刘忠和妻子、女儿的合影


在赴任前几天,刘忠带着妻子、孩子游览了新中国的北京城。他心想着,母亲走得早了些,应该带上她老人家一起参观。过了几天后,刘忠携家人到南京报到。


回乡探望,合家大团圆


1953年的一个春天,刘忠、夫人伍兰英和警卫员乘车向才溪乡驶去。多少年没有回故乡了,故乡有什么变化呢?


在刘忠的记忆里,故乡的路弯弯曲曲,是人的脚和牛的蹄踩出来的。一到下雨天,满地泥泞。故乡的房屋,大多数木头盖的,只有有钱人才能住在青砖红瓦的大院子。


现在的才溪村,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


不久,汽车停在了区政府里。刘忠带着伍兰英在警卫员的护送下,匆匆步行到刘屋角。


图片模式


进了院子,林连秀和四十出头的王四娣早已等候多时了。看着当年的枕边人,王四娣忍不住用手擦拭着泪水。


“这能怪他吗?全是国民党造的孽!‘太平’不去求太平,恐怕我这把骨头也没了。”


这是王四娣的心里话。


看到曾经的前妻,刘忠大跨步上前,激动地说:“四娣,你的孝心,妈早就跟我说了。”


自刘忠当了红军以后,婆媳俩一边打听刘忠的下落,一边乞讨过活。1934年10月的湘江战役,红军后续部队一部被敌打散,婆媳俩推测着刘忠无疑是光荣牺牲了。


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轻薄男子挑逗年轻的儿媳,林连秀四处托人为王四娣招赘入家。此时,离才溪乡不远的隔壁村有个叫“五哥子”的单身男子,为人憨厚老实。原本王四娣打定主意不再嫁人,却见婆婆一番苦心,只好含泪点头答应。隔年生了个儿子。


刘忠继续说:“四娣,你陪着妈苦了一辈子。没有你的辛苦,我这个刘家早就败落了。”


王四娣正不知说什么为好。这时,站在刘忠旁边的伍兰英开口了:


“嫂子!老刘的军功,有你的一半功劳啊!”


图片模式


王四娣泪光闪闪,拉着刘忠和伍兰英的手,似在哭又像在笑:“太平,兰英。”


此情此景,在场的人都鼻子抽动,喉头哽咽。林连秀想到一家人的苦难,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刘忠上前安慰母亲,并问道:“‘五哥子’呢?”


林连秀和王四娣都摇摇头。


原来,3年前,林连秀看过儿子返回老家后,‘五哥子’就不见踪影了。这人不辞而别,躲回了原来的村子。


“去把大哥请回来,让他掌家!”刘忠向发命令似的:“从今天起,我养你们,每月定期寄给生活费。”


重回故乡,围观的乡亲们也特别多。有的老人感叹道:“刘将军,荣归故里了。”


在家休息了一段日子,刘忠、伍兰英、林连秀等人一起在乡村转了转,每到一处,刘忠都能讲上一会儿。吃饭时间到了,刘忠品尝着家乡的美食,心里乐开了花。


此次回乡之行,刘忠颇为感慨。


母亲去世,刘忠安排后事


1963年9月,刘忠收到了一个急电,告诉其母病危,请速回才溪。刘忠见状,赶紧向上级批示申请,得到答复后,刘忠带着爱人伍兰英和聘请的周医生一起乘火车赶到家中。


时年85岁的林连秀,身体非常孱弱,她看着从千里之外赶回来的儿子,心情一高兴,病情竟然好了一大半。刘忠原本想着陪在母亲身边,伺候一段时间,可是,他负责的事务,又催着他必须要赶回去处理。


知子莫如母。林连秀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她对刘忠说:


“太平,你回去吧,看你一眼我就很高兴了。可不能耽误你的工作呀。”


刘忠含泪点点头。刘忠临走时,特意嘱咐王四娣,请她照顾好母亲。王四娣说:“放心吧,她见你回来,身体好了许多了。”


图片模式


图 | 刘忠


刘忠连夜赶赴南京。当他准备工作时,办公室传来了一个噩耗:


“首长,您的母亲重病复发,昨晚已经去世。”


刘忠手头上有很多的文件要处理,根本不能再回去了。于是,他派人找到上杭县人民政府请他们办理母亲的丧事。按照刘忠的两点指示料理:


“一、一切丧事听从地方政府安排;

二、老人图个清净,择个清净的地方安葬就可以了。”


下葬这天,刘忠向着南方给母亲鞠了几个躬,对身边的爱人和警卫员说:


“我母亲是个伟大的女性,她把家里的独子贡献给了革命,没有母亲的支持,我可能当不上红军。我牢记母亲的教诲,时刻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训导,牢牢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