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奠边府:法兰西永远的梦魇之地

2020-03-02 12:01:40

1954年4月26日日内瓦会议正式举行,有趣的是参与会议的各方都在焦急的等待着奠边府战役的结束,所以会议上有关印支半岛的问题实质上处于一种无进展的状态。直到13天后的5月7日,足以影响整个会议结果的奠边府战役以法军惨败而正式结束,第二天会议马上开始讨论起印支半岛的问题,由于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使得战争的天平逐渐倾斜向了北越军队一方,慌乱的法国人立马收起了原先准备的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拿出来的预案,毕竟战场上拿不到东西的永远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拿到。会议进行到一半后法国樊尚·奥里奥尔总统下台,继任的主和派蒙戴斯-弗朗斯总统亲自带领代表团赴日内瓦交涉,不久以后法国便放弃了整个印支半岛,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场鲜为人知的战役。

▲蒙戴斯弗朗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期间威望最高的总统,日内瓦会议最终以美国和保大政权(越南末代皇帝)的拒签而结束,后来北越游击队占领了法军撤出的战略要地,美国人扶持的吴庭艳取代保大政权控制了南越,虽然会议决定南北两方随后举行公投并最终统一,但是此后美国又积极介入越南,由此便拉开了更加漫长,更加残酷的越南战争

不请自来的法国人

1940年德国纳粹的铁蹄横扫了整个法国,之后德国着手扶持法国政府要员组建了新的维系政府。而那些曾经的法属殖民地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些殖民地在经济上大多能够维持正常运行,但是在军事方面却严重依赖着名义上的统治国—维系法国,这其中的典型就是法属印支半岛,更糟的在法属印支半岛附近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张着血盆大口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个可以进攻整个东南亚的跳板,在这种情况下维系政府只能指示殖民地方面尽量避免和日军发生正面冲突,然而维持这种脆弱的平衡只是维系政府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日军却不这幺想。1940年4月法属印支半岛和日军爆发了首次冲突,最后维系政府只能以同意日本在该地建立军事基地为条件请求日军停手。

▲进入印支半岛的日军,其实越南人民一直都没有停止抵抗法国的殖民统治,所以他们希望在日军的帮助下赶走法国人,但是日本人却和维系政府勾结起来一起殖民和掠夺越南,此外日军控制印支半岛也能切断通过广西和云南进入中国的援助物资

然而到了1941年1月日军再次从位于泰国的基地向柬埔寨和老挝发动了进攻,妄图用武力威胁使维系政府将整个印支半岛拱手相让。但是维系政府和日本同属于轴心国的阵营,碍于面子日军和维系政府签订了一纸协议,日军可以进驻法属印支半岛,但是不能干预法国人在当地的殖民活动,双方的关系最终在同为盟友却又不和的奇怪状态下艰难度日。然而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了战争后期日军逐渐呈现败退的迹象,由于此时自由法国已经取代了维系法国,最终在1945年3月日军开始攻击印支半岛上的法军军事设施,俘虏了大量的法国殖民军并将其关到了战俘营,并扶持了越南保大皇帝政权使其脱离自由法国(也就是后来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控制。1944年8月戴高乐重返巴黎后就马上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远赴东南亚纳入蒙巴顿指挥的东南亚战区同日军作战,意图在英国的帮助下重回印支半岛。

▲越南同法国的会谈其实只是法国方面的缓兵之计,好借着这段时间做进一步的部署和准备,所以在这场会谈中实力强大的法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好好谈,况且越南北方的底线也是法国必然不能接受的

然而还没等到法军控制印支半岛的那一天日本就在两颗原子弹下投降了,整个越南由16度线化为了两部分,16度线以北为中国战区(该区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16度线以南为东南亚战区(该区的日军向英国军队投降,于是英军就把法军捎带回了印支半岛),此时的法国刚刚复国,根本来不及也没有足够的海运能力派遣力量前往越南,只能依靠先前到达的先锋部队和从日军战俘营中放出的原法国殖民军临时拼凑一支武装力量并控制了西贡进而控制了整个南越。同时北方游击队也避其锋芒主动示弱。并在国民政府负责的越南北方大力发展,逐渐控制了大量战略要地(包括河内),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此并没有给予理睬,在这段真空期内越南北方武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后中法政府达成协议,中国军队撤离越南北方,1946年8月越南代表前往法国和谈(也就是后来的枫丹白露会议)最终失败而归,不久后法国人便露出丑恶的嘴脸开始入侵越南北方并占领了河内,胡志明撤离河内时发布了告全国抗战书,从此越南人民开始了抗击法国殖民者的战争,而外界当时则用蝗虫对大象来形容这场战争。

噩梦的开始


▲法军装备的美制M8猎犬轮式装甲车,在越南的丛林中这类的轻型或两栖战斗车辆比较受欢迎,至于那些重一点的中型坦克,只能放在据点或基地充当固定火力点

起初法军的进攻十分的顺利,在攻下河内和海防后,这支由原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精锐部队组成的法国远征军凭借着几乎碾压式的火力和装备优势开始占领越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法军的进攻一般沿着公路进行,然后以扇形向前推进,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因为越南的基础道路原本就不好,再加上接连的战争使得这些道路实际上处在高负荷使用却缺少维护的情况,所以法军的进攻也越来越缓慢,不要说是后勤保障车辆了,就是战斗车辆受到道路通过性的影响也举步维艰。虽然在战争初期法军猛烈的攻击占领了大量的城市,但是北越武装力量选择避其锋芒,主动地转移到农村偏远地区。并抓住法军机械化装备过度依赖道路系统的缺点,开始袭扰落单的法军前沿据点,并不断的损坏桥梁道路系统,袭击后勤维护部队,这些都让法军疲于应付,虽然法军也会派出装甲车辆护卫保障运输车辆,但是分散的装甲力量根本取得不了多大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重量过大的M4“谢尔曼”的坦克越来越失去了用武之地,因为这些坦克根本适应不了越南疏松的土质,于是法国开始使用大量的美制两栖坦克和轻型坦克,并组建了大量规模小、机动性高、战斗力强的机动部队。

▲正在通过运输机部署的法军士兵(貌似还是个越南籍法军),既然陆地通道经常被阻断或者是袭扰,那就从天上走,这一点倒是和此后的美军不谋而合,而且越南雨季特别漫长,在雨季中法军不能大规模持续性作战,所以雨季时法军大都依靠空-地集团据点据守,并不选择主动出击,而是等待旱季的到来

然而这样的调整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机械化部队对道路系统过分依赖的问题同样存在,在切断两个据点间的联系时,越军首先围攻其中的一个点使其向附近的另一个点求援,当另一个点派出部队后又被事先埋伏好的北越游击武装所击退,这样一来两个据点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再者伏击部队打不过还能依靠双腿快速撤出战斗,严重依赖机械化装备的法军又不敢贸然追击。这样一来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在越南彻底的失去了用武之地。于是法军便创造了一种空-地集群据点据守的作战样式,就是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建立集群式据点,然后通过空军进行部队的调动和物资的补给,依靠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来引诱敌方进攻,然后发挥火力的优势有效的杀伤敌方人员,从而消耗对方主力。这样一来就会为法军提供大量的战机,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击作战达到战略目的。但是这种战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场(当时直升机并没有大规模应用),因为机场能够为作战提供后续的人员和物资补充,同时各个机场又能够提高部队的机动性。

▲奠边府战役前印支半岛总体局势,上寮地区就是老挝北部地区的习惯称呼。越北地区是北越游击武装的大本营,当时由于越南红河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面对拥有火力和装甲优势的法军,北越游击武装很难取得战果,所以北越游击武装大多活跃在西北地区,但在红河三角洲地区和老挝上寮地区同样对法军构成严重威胁,在那产战役胜利后法军在越南西北只控制着那产和莱州,莱州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很难守住,而北越游击武装又可以直接绕过那产进攻老挝的上寮地区,并威胁到万象,最后迂回攻击越南中部地区,进而孤立整个越南北部的法军。所以后来法军选择奠边府决战就是因为该地是越西北进入上寮地区的必经之地,此外在越南中部地区法军牢牢地控制着各公里附近的城市和乡镇,比如舰港和顺化,男越部分地区同样也是渗透严重

这种战法在对付北越游击武装时效果极佳,在1952年10月北越游击武装集中三个大团发动的越西北战役中,就像上文介绍的一样,北越游击武装打算从越南西北进入老挝上寮地区,然后南下迂回攻击越南中部,利用越南中部的特殊地形切断北越法军和湄公河三角洲法军集团的联系。战役开始后不久法军就在攻击下节节败退并逐渐在那产收缩形成一个防御集群,同时法军利用临时在那产改建的一座机场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和人员,并修筑防御工事,布置雷场。为了保护最重要的机场,驻那产的法军设置了内外两层防线(内层防线就是机场外围,外层防线就是机场周围的一系列制高点和山头)。1952年11月23日夜晚,北越游击武装的先头部队尝试进攻那产外围的一个制高点无果,在探明了那产法军真正的实力后,北越游击武装计划等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后发动总攻。

▲法国第6殖民地伞兵营的士兵,这些伞兵部队为挽回那产的局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正是他们在空军和火炮的支援下抢回了被北越游击武装占领的高地,从而保护了机场的安全

不过这次小规模的进攻也为法军拉响了警报,法军利用这段时间部署了大量的兵力。7天后北越游击武装的主力部队开始攻击那产集群据点外围的班亥高地,该高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以从上俯瞰整个机场,于是在北越游击武装拿下了该高地后法军外籍伞兵营在105毫米榴弹炮的支援下立马抢回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据点。在布红据点法军也被赶下了山头,但是次日凌晨1个法军殖民地伞兵营、2个外籍伞兵连和1个外籍步兵连在空军和火炮的支援下又抢回了布红据点。对这两个据点的攻击失利就直接导致了北越游击武装整个行动的失败,因为北越游击武装原本计划控制这两个机场周围的高地,进而攻击机场和起飞降落的运输机,从而切断那产集群据点和外界的联系。再加上北越游击武装将领低估了那产的法军(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当时那产聚集的都是越南西北部的一些法国败兵),此外北越游击武装火力极差,尤其急缺用于摧毁法军工事的重炮,最终导致了在那产战役中法军胜利。

鏖战奠边府


▲那产战役结束后的1953年北越游击武装发动桑怒战役拿下了上寮地区的桑怒并围困琅勃拉邦,后来法军派遣伞兵在琅勃拉邦构建空-地集群据点才保住了这个战略要地

北越游击武装虽然在那产吃了苦头,但是就整个越西北战役来说法军在此战后只控制着莱州和那产,而且北越游击武装也认识到对付这种空-地集群据点时必须先利用优势兵力包围,然后控制附近的高地从而封锁机场,切断集群据点的补给线,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鉴于越西北大部分地区失守,法军撤换了当时的远征军总司令沙朗,并任命纳瓦尔为新的远征军总司令,这位新上任的总司令随即就提出了着名的纳瓦尔计划:首先就是要求法国本土增兵,扩充和训练保大军队(纳瓦尔计划到1955年法国在印支半岛的兵力要达到65万,这时候才能彻底解决印支半岛问题),此外整个越南北部的法军避免重兵出击,整体采取守势,着重加强越西北和红河三角洲地区的防务,最后对越南中部狭长地带进行扫荡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

▲法军中的越南籍士兵,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纳瓦尔提倡扩编和训练大量的越南籍士兵

而眼下纳瓦尔最担心的就是越南北方武装发动第二次越西北战役进而全面进攻上寮地区,然后威胁万象和越南中部,而且越西北地区山高林密,道路系统极差,要想抵御第二次进攻,法军就必须复制一场那产战役。但是越西北地区法军只控制着莱州和那产,莱州根本不可能抵挡下一次的进攻,此外那产既不是经济中心,也不是交通要道,北越游击武装完全可以绕过那产攻击老挝上寮地区。于是纳瓦尔计划法军撤出那产并主动出击占领越西北的交通要道,逼北越游击武装进攻,然后利用空-地集群据点固守,发挥火力和装备的优势进而消灭对方大量有生力量,最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出兵收复越西北地区。而这个最好的交通要道就是奠边府(奠边府牢牢地卡住了41号公路,该公路就是越西北进入老挝地区最大的公路)。

▲正在向奠边府地区部署的法国伞兵部队,当时空军方面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就是一定要保护好机场,第二法军运输机只能提供有限的补给,奠边府的守军必须按补给规模合理部署

1953年11月20日上午,乘着北越游击武装在莱州地区和泰国守备部队交战的机会,法军用伞降的方式夺回了奠边府,随后法军官兵就开始修复此前的机场并建立工事,因为害怕北越游击武装的反扑,法军必须在短时间修复机场并空运大量的武器装备和人员。11月22日法军在奠边府机场部署了3架炮兵观察机,这也预示着修筑机场的任务顺利完工,于是在空军运输机不断运输物资和人员的情况下法军开始完善在奠边府的据点群并囤积弹药,妄图将奠边府打造成一座钢铁堡垒。不过随后驻守奠边府的法军不断地出击、扫荡、巡逻和支援,直到1954年3月初奠边府的工事才逐渐的完备。1953年12月初奠边府守军开始协助莱州的泰国守备部队撤退,随后为了获取情报、扰乱越南北方的部署,法军多次派遣部队外出作战,但是收效胜微且自身伤亡惨重,于是法军不得不减少外出作战的次数和强度,转而加大向奠边府空运部署人员和物资的力度,因为北越游击武装的主力不久后就会慢慢向他们收缩,一场大决战即将爆发,在此之前法军必须加强防御。

▲奠边府法军布防图,总体来说奠边府在一个长约12英里,宽8英里的谷地中央,四周丛林和山峦环绕,非常的不利于防守,法军的中心指挥部设在机场以南,据点代号“克洛迪娜”,在该区域西北驻有一个105毫米榴弹炮群和一个155毫米榴弹炮群,还有一个重迫击炮连。为了防止机场受到威胁,法军在机场东部高山群建立了两个据点,分别是“多米尼克”和“埃利亚娜”,在机场东部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法军修筑了一个名为“于盖特”的据点,由法国外籍步兵团和若干泰国守备部队的驻守,在机场西北和北部分别是一个名为“安妮玛丽”的据点和一个名为“加布里埃尔”的据点,最后就是东北部名为“比阿里特斯”的据点,该据点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向北可以监视周围的山头,向南可以俯瞰整个奠边府盆地,是法军集群据点的东大门,驻守这里的是屡立战功的第13外籍步兵团3营。南部的“伊莎贝尔”据点主要负责守卫备用机场,保卫奠边府的南大门,此外该地部署有两个炮连用于支援东部的作战。下图是法军的北部据点立体图,注意上面标红的是“加布里埃尔”据点(北越军队称之为独立山)和“比阿里特斯”据点(北越军队称之为兴兰高地),北越军队的攻击也正是从这两个据点开始的

再来看看北越方面,在法军积极建设奠边府据点群时渗透到中寮地区(老挝中部)的北越军队发起了中寮战役,并和随后支援而来的法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随后从中寮撤离的一部分军队又继续渗透到了下寮地区,在不久后发动的下寮战役中又进入了柬埔寨东北部,这时候法军的机动兵团被扯得七零八落,双方活动区犬牙交错在一起,这样一来法军就不得不分散兵力,顾此失彼,这也为北越军队攻击奠边府提供了有利条件。1945年1月5日北越军队在奠边府13公里远的芒瀑设立指挥部,到24日用于攻击奠边府的军队陆续抵达,随后情报表明奠边府法军兵力多达12个营并构筑有坚固的据点,考虑到北越军队105毫米榴弹炮在山间非常难以行进,短时间内不可能到位。于是北越军队指挥官便放弃了速攻的念头,决定等所有的进攻力量到位后再发动总攻。并派遣军队攻击上寮地区的琅勃拉邦(老挝最早的首都,是法军在上寮地区最重要的据点)牵制法军。随后将3月12日定为总攻的日子,3月7日北越各个进攻部队相继到位(共4.9万人),北越指挥官决定吃掉奠边府的守军,进而解放整个越西北地区。有趣的是法军也想通过奠边府消灭北越军队的有生力量,进而重新控制整个越西北。

▲正在运输的北越重炮,到2月底北越的各重炮和高炮部队相继到位,为了将这些重炮拉到山间的指定位置,北越军队确实付出了不小的代价,1月9日法军通过空军首次发现了这些最终决定战局的重炮,但是始终都没能摧毁这些重炮

3月13日下午五点,北越军队开始炮击法军,奠边府战役正式打响。北越军队在重炮的支援下于当天23时攻占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兴兰高地(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比阿里特斯据点),从这里能够俯瞰整个奠边府,这也就意味着北越军队的重炮可以直接覆盖整个法军据点群,次日傍晚在重炮的支援下北越军队攻克独立山(也就是上文的加布里埃尔据点),15日法军安妮玛丽据点受到猛烈炮击,驻守此处的泰国守备军匆忙逃跑,随后其余的守军撤到了于盖特据点。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停息后北越从3月30号开始对多米尼克据点和埃利亚娜据点发动了猛攻,在几度易手的情况下北越军队只占据了两个据点的部分支撑点以及部分的机场控制权。在对这5个据点的猛攻中北越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早就没有了开战时期的锋芒。

▲正在遭受炮击的法军机场,虽然双方的伤亡都很大,但是北越军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法军在机场被北越重炮和高炮封锁后只能依靠空降提供有限的补给和人员,而且奠边府地区的伤兵早就超出了自身容纳量的数倍,当初空降奠边府时空军方面着重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保护机场的安全,下图是正在机场附近高地用高射炮封锁法军机场的北越士兵

4月初奠边府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平静,虽然法国人知道败局已定,但他们还是不停的向围困在奠边府的法军空投补给,4月9日更是空投了一个伞兵营。而北越方面则开始了挖起了地道,通过步步蚕食将地道挖到了法军防线附近,并利用这段时间从其他地方调遣新的部队,同时补充被消耗的弹药。到了4月底北越军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猛攻,这次的攻击重点变成了于盖特据点和机场,最终在4月28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攻占了于盖特据点最重要的三个支撑点和部分的机场。为了在4月26日已经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争取更多地筹码,5月1日北越军队向法军发动了开战以来最为猛烈的进攻,北越士兵冲出地道涌向了法军的防线,最终在人海战术下法军向埃利亚娜据点收缩,到了5月7日凌晨这个据点也被北越士兵攻克,至此整个奠边府只剩南部的伊莎贝尔据点还在坚守,晚上10点多的时候伊莎贝尔据点的法军开始乘着夜幕撤退,但是在北越士兵猛烈的攻击下只能原路返回。到了5月8日凌晨整个奠边府战役以法军失败而告终。

▲最终取得胜利的北越士兵,5月1日到5月7日这段时间是奠边府战斗最惨烈的时刻,奠边府胜利后法军几乎失去了越北所有的土地

此战之后伊利取代了纳瓦尔成为了新的远征军总司令,但是在此后的三个月内无心再战的法国人只发起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小规模战斗,直到7月23日日内瓦会议结束,双方才正式达成了停火协议。奠边府战役的失败其实在法军失去比阿里特斯据点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再加上纳瓦尔轻视北越军队的火力而过度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心想要在奠边府复制一次那产胜利,最终让法国彻底的失去了印支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