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抗美援朝,美国宁愿接受战败,也不敢把战争引向中国,在害怕什么

2022-05-16 17:05:06

1945年9月2日,协约国代表在停靠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签署了投降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终于全部结束,世界人民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混乱的世界建立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新的格局,但是笼罩在人类头顶的战争的阴影却从未远离,两极对抗的格局下局部的热战仍时有发生。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热战大概就是朝鲜战争,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仰,无数的热血好男儿葬身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朝鲜战争让一向嚣张的美国人感受到了失败的痛苦,联合国军的主将麦克拉瑟将军在被中国志愿军打得落荒而逃的情况下,甚至气急败坏地提出了使用原子弹的想法,但是这一提议却被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严词拒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美国总统杜鲁门究竟在害怕着什么?


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1950年6月,朝鲜半岛内部一次小规模的民族统一战争,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国际性质的局部战争。在冷战的特殊背景下,民族内战上升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两极对抗。喧嚣的炮火声影响着中国边境的安定,中央军委决定发兵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打了近百年战争的中国人自然不想再打仗,可是朝鲜战争时时威胁着中国的边防安全,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如果中国不出兵帮助,那么战争的触手肯定会触及到刚刚和平下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的鸭绿江寒风刺骨,满目的苍白和漫天飞舞的轰炸机是中国志愿军对于这场战争最初的记忆。


为了最大可能地保存实力,也为了不在赶赴战场之前损兵折将,最先批准进入朝鲜战场的6支军队共计26万人选择了昼伏夜出的行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徒步走过了寒冷的江面,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朝鲜战场。

突然出现的26万人将嚣张的美国军队打得措手不及,在相当弱势的条件下逆反战局,将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惧怕和美国军队在装备和实力方面的巨大差距,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一出现在朝鲜战场就打了不少的胜仗,尤其是1950年11月的那一场战争。

巨大的转折点——长津湖战役

1950年11月初,第九兵团接到了上级命令进入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作战,那是朝鲜最为寒冷的一个月,平均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到40度,寒风刺骨,冰雪皑皑,稍不注意就可能葬身在那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为了彻底扭转战局,也为将嚣张的美国人赶回到三八线以外,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打胜这场艰难的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队伍以及人的耐力和忍受力,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在异常严寒的黑夜之中潜伏,为了避免与装备精良的美军陆战一师的王牌军队硬碰硬,志愿军战士在刺骨的寒冷和看不见方向的黑暗之中默默前行,悄无声息地对敌人形成了包围。

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28,000多人被冻伤,4000多人被冻死,最终成功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势,美国的王牌部队被打败,狂妄的美国5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的美梦彻底变成了泡影,这次战争也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可怕,一向强横的美国军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自大的麦克阿瑟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远在日本东京的他在接到长津湖地区的美国军队请求撤退的电话的时候,感到无比的愤怒。他万万没有想到装备落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空军力量的中国军队会打败自己引以为傲的王牌,麦克阿瑟被打蒙了,这个在朝鲜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在这场战争的失败之中彻底丧失了理智。


他急切地需要一种彻底的疯狂的碾压式的胜利来支撑自己对于这场战争的信心,作为一名将军,他无需考虑太多的政治因素,他只想让这场战争成为一场胜利的战争,于是他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在朝鲜战场上投放原子弹的提议。麦克阿瑟不想考虑了国际利害关系,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却不得不考虑,他不可能同意投放原子弹的疯狂提议,他明白,一旦同意这个请求就意味着战争会持续扩大化。

原子弹的提议被否决之后,麦克阿瑟又提出了轰炸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沿海地区的提议,他企图将这场战争引入到中国的地盘上,让远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军人担忧后方祖国的安危,以此来缓解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的危机。

但是杜鲁门还是否决了这个提议,甚至他直接在没有通知麦克阿瑟本人的情况下直接将他解职,杜鲁门究竟在害怕什么?为什么不愿意扩大这场战争,也不愿意将这场战争引到中国国内,这一切的背后有什么秘密?


无法扩大的战争,尽力避免重新洗牌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意志力和铁血军魂自然让人感到震惊,但这绝对不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最害怕的事情,如果美国倾尽全力攻打中国,那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毕竟当时的美国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十分精良的武器装备和非常先进的工业生产线。美国最为害怕的是这场战争演变成全面战争,那样的话,美国投入的战争成本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每一次的大规模战争都充斥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没有人能主导任何一场战争的走向。美国虽然拥有碾压全世界的武器装备和绝对的经济实力,但也没有办法改变一场全球性战争的走向。大规模的战争意味着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历史上在世界上占有优势地位的大国,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结束不久,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好不容易才在国际格局中获得了绝对的优势,怎么可能希望世界格局再来一次重新洗牌。如果世界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趋势,那美国肯定是要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让美国政府主动地扩大朝鲜战场的战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就算最狂热的战争分子也不会希望一场普通的战争,演化成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两极对抗。谁也不希望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爆发大规模的热战。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虽然派遣了一些空军参加朝鲜战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了隐藏自己的身份,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苏联空军都伪装成了中国战机,后来美国情报人员发现了这批隐藏的苏联空军,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战争爆发,不仅没有揭露苏联空军的身份,而且还在国际上帮着苏联军队掩盖参战事实。

西方大国也不希望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领土上,当美国官方透露出要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的消息的时候,西方各国的政客们都坐不住了,英法德等国都专门派遣了使者前往美国,英国政府甚至连已经退休的前首相丘吉尔都发动了,他们集体前往美国,一起劝杜鲁门总统不要使用原子弹扩大战争。


西方政客们能够看到的问题,美国政府的人员未必看不到,美国相关方面虽然曝出了想要使用原子弹的消息,但美国人也清楚使用原子弹的后果。美国使用原子弹消息更多的是一种威胁和恐吓,因为美国节节败退,眼看要输掉这场战争了,但事实上美国宁愿输掉这场战争,都不愿意扩大战争,毕竟输掉一场小小的朝鲜战争对美国也没有多大的损失,但是要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后果绝对严重得多。

战争引向中国的最坏结果

朝鲜战争原本只是朝鲜半岛内部的一次民族冲突,美国出兵,名义上是打着帮助朝鲜半岛调解民族矛盾的旗号,美国输掉这场战争也不过是意味着调解矛盾的失败,美国的损失并不算严重。如果要将战端扩大到中国的领土内,那就变成了一次事实意义上的侵略战争,战争的性质便截然不同。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一旦中美之间爆发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变成事实。中国当时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毕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展示自己的声威,也为了拉拢其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美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绝不可能袖手旁观。


苏联参战就意味着战争的再次扩大化,战争波及到的范围就会更广大,当时的苏联在西部一直囤有重兵,美国方面一旦有所动作,苏联会立即对西方国家展开行动。战争将瞬间从亚洲一个小小的半岛发展到欧洲,欧洲立马就会陷入一片战火之中,战争的范围只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大,所伤害的人只会更多。

就算苏联不会在欧洲发动战争,只是将战争的注意力放在亚洲地区,那此时的美国肯定经不起中苏两个国家的折腾,他自然而然地会立马拉上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饱受摧残的国家,绝对无法经得起再一次世界大战的折腾,不管这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双方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西方各国的政治家自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因素,所以在美国放出要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的消息之后,西方各国的使者会第一时间赶往美国。他们并不是同情中国或者说是朝鲜,他们只是在担心自己的安危,以当时苏联的军事力量,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刚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缓过来的西欧各国就会立马变成一片废墟,所谓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传说也会变成一页远去的历史。


西方各国的领导人完全没必要赌上自己全国人民的身家性命来陪美国人玩这一场危险的游戏。

事实上美国人也并不愿意为了一个小小的朝鲜得罪所有人,当时的美国为了保住自己资本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地位,绝对会听从西方各国领导人的劝解。他们就算打得起这场战争也不会打,毕竟他要考虑自己盟友的利益,作为一个只有短短20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美国是十分在意自己的国际形象的,或者说是十分享受这种当老大的感觉的,他绝对没必要为了一个中国失去这种地位。

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自然就能理解一向嚣张狂妄的美国为何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朝鲜战争的失败了,也就能明白杜鲁门总统到底在害怕什么了。如果美国接受朝鲜战场的失败,依旧是那个嚣张肆意的国际警察,依旧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绝对大哥,可如果美国不接受这场战争的失败,继续扩大这场战争,那么战争就会演化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抗,世界将面临一次新的洗牌,美国很有可能会失去当时拥有的地位,美国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也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