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聊聊哲学(七)

2020-10-31 17:00:31

聊聊哲学系列
https://club.6parkbbs.com/life2/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5568465
注:把聊宗教那篇也并入闲聊系列,这篇就算第7篇

学习与交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句话。中国古代典籍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篇章的题目经常采用首句话的首要几个字,比如此篇叫学而篇,再比如老子的道经首句“道可道”,德经首句“上德有德”。而且全书的首篇一般是总领。这篇学而篇是论语的总纲似的存在,它点出了人生最大的两个快乐,一学而时习之,二有朋自远方来。古时尤其在孔子时期,还是以使用单字为主,这里学和习是两件事,不像我们现代学习连用,学是知新,习是温故,习还有练习实习之意;后一句也不是“远方”连用,方是一起的意思,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一起来相聚,说明不止一位。
有读者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学习和交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呢?是不是只是孔子那个时代特有的?除了学习和交友,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让我们快乐。各种感官享受,比如吃喝玩乐,恋爱,赚钱花钱,都能让人快乐。没错,这些感官享受确实能让人快乐,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人还有一种情绪叫厌倦,bored。不管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是会腻的;不管再奢侈的生活,时间长了也会空虚的。能让人有持续不断快乐的感觉,只有学习。有读者又会问,学习不是也会bored吗?其实这是受我们应试教育的毒害,“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必定是出于兴趣,不管你学什么,出于兴趣的学习一定不会bored的,从中获得的喜悦会比感官享受更持久。而且学习未必一定是学习书本知识,也可以是学习游戏学习技能。想一想你通过一个游戏的极难关卡后的心情,想一想你花很久拼出一副极难拼图后的心情,想一想你花很久学会一只极难舞蹈后的心情。每个人兴趣不同,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但是学习的成就感是相同的。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让人快乐,不代表学习的过程都是让人快乐轻松,毫无困难。其实学习过程的困难程度与完成学习的满足感是成正比的,困难程度越高之后获得满足感就越大。同时,你会发现,如果你很感兴趣一件事,但是没有同好知音,多少你会觉得遗憾。中国人常说,知音难觅,像伯牙子期那样的知己可遇不可求,能有一位已经是人生幸事,更不要说好几个,所以“有朋自远方来”确实是人生快事。现在信息时代,志同道合的朋友无需远行就可以在网上以文会友,快哉!
在我看来,有两个内容是人必须学的,关乎人的终极幸福,首先是语言,第二是道学。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就是语言文字,没有语言文字,文明就不可能传承,知识就不可能积累。如果说哲学规定了人类思想的边界,那么是语言规定了哲学的边界。一代代的哲学家所做的工作就是突破思维的边界,表现在他们在突破语言的边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哲学家的语言晦涩难懂,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语言不过关,其他的学习都不可能。
我说的“道学”是从东方角度说的,而非西方的哲学。西方的哲学更偏重人如何认识世界,知识是如何发生,我这里说的道学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只有我们在一个统一的普遍的人之为人的标准之下,这个世界才会真正得到安宁,人才可能真正得到幸福。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之为人的标准不是某个人定的,而是天命。如果把这个“天命”放大到各个不同文化的语境中,就是神、上帝、真主。但是和所有神权文化不同,孔学(我试图把被统治阶层培植过的儒家与孔学分离开)宣扬的是无须信仰,就从人自身的能动出发,学习为人之道,而为人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止于至善”。什么是至善,简单说就是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的那个度。孔子十五志于学,五十知天命,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达到理性自由的最高境界,这是东方理性道德与西方信仰神学道德的最显着的差别。
这两个内容是人终生都要不断学而时习之的永恒课题。

请关注我的博客:https://renmingonghe.wordpress.com/
我的推特:@alfabet729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