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您的十里红妆已出仓,试用愉快~

2020-05-30 19:00:12

+关注


待我长发齐腰, 少年娶我可好?


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

女子束紧了腰带,凤冠霞帔,

红唇皓齿,端坐于花轿中。

而高头骏马上的公子,

眸色温润,时不时回望花轿。

此时,漫天的桃花飘过,

声势浩大的迎亲队伍,绵延十里......


梦寐以求的婚礼,

都将成为一生美好的回忆。

古言中描写此类的壮观场面,

总能引人遐想。

那幺,真正的“十里红妆”

又是怎样的呢?

【十里红妆的起源与置办】


十里红妆的婚俗缘于一个民间流传的“村姑救康王,浙东女子尽封王”的故事。

南宋时期,

宁海西乡村庄的一村姑救下了宋高宗,

并以机敏巧妙拒绝嫁给皇帝。

宋高宗为表谢意,

下旨方圆百里人家嫁女时

可享凤冠霞帔和半幅銮驾的厚遇。

民谣云:

“村姑救康王,浙东女子尽封王”。


一般女方收下男方家的彩礼,

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

富家大户就会追加资金

为女儿置办一切所需的嫁妆,

以免女儿被夫家看轻。


旧俗在婚期前一天,

女方家将置办的奁具,

雇挑夫送来男方家,

由伴娘为之铺陈,

俗称“铺床”,或“发嫁妆”。


发嫁妆时的队伍排列,绵延数里,一方面代表着女方对于女儿的疼爱,另一方面也是女方对于家族丰厚财力的展示。

【十里红妆中的嫁妆样式】

传说中的红妆包含

万工轿,花几,红橱木柜,千工床

等大体积嫁妆。





同时新娘子的衣物首饰,

金银器物也被视为是重头戏。

当今很多人认为古代新娘的婚服

都是喜庆的红色,

其实,不然!

唐朝婚服

从唐朝开始,

婚服不再以周制婚礼

庄重的黑色作为主要基调。

史料记载:

“士假绛公服亲迎”,

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鞯履”

新娘子的婚服开始转变为青绿色



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

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

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

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

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穿着这种礼服,

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

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钿钗礼衣常作为

唐代通用的归嫁礼服。

宋朝婚服

据说红色婚礼服饰起源于

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

但实际直到宋代,

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


事实上,直到明制婚服出现了

“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

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

才是目前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装,

而且根深蒂固。


明代婚服基本沿用宋代制度,使用大袖加凤冠霞帔。大袖为对襟,与宋代相比,前门襟略有不同。


(明代大袖示意图与宋代大袖衫)

至明清时期,

凤冠既是皇后受册、

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

也是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

多用于婚礼时。


(明孝端皇后凤冠)

明代凤冠,一种是后妃所戴,

冠上除缀有凤凰外,还有龙等装饰。


(明代命妇像)

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凤冠,

只缀珠翠、花钗,

但习惯上也称为凤冠。

霞帔

明代的霞帔略与宋代不同,

宋明两代霞帔虽都是两条,

但明代前端裁为斜边并缝合,

挂坠子,后端平直。

庶民新娘的霞帔不可用龙凤纹。



由江西省上饶县白岭村明墓出土的孔雀牡丹纹花缎霞帔 ,就明显可以看到正面前端是缝合的。





明代王,郡王,公一品夫人级别的霞帔坠


古代嫁妆种类繁多、样式丰富。

据晚清光绪时江南民间

富裕人家的一份嫁妆清单记载,

其中首饰就有:

金柿底、金珠宝簪、金珠宝钿、

金钗、金指环等25对之多!

可见金器在众多古代嫁奁中

无可取代的重要性。


明代 楼阁人物纹金簪


土司家族嵌宝金凤冠


累丝宫灯形金耳坠


累丝嵌珠宝虾形金饰

冰冷的黄金变成有温度的艺术品

自然少不了古代匠人的智慧


錾(zàn)花


鎏金


掐丝


炸珠


累丝


金银错


锤鍱(yè)


花丝镶嵌

中国古代的八大金工艺,不仅为黄金增添了华丽、细腻的美感,同时也为新娘子的嫁妆增添了光彩。

【红妆的归属权与文化内涵】

嫁妆是属于女方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来继承,并且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对名声是非常不利的。


2008年,“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入选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后,

十里红妆系列走出了另一番天地,

由十里红妆婚俗文化衍生的

各种文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为后人研究江南地区婚俗文化提供了实证,

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以及

历史、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如果你是新娘

你的嫁妆清单里会出现什幺呢


意义非凡的嫁衣,精巧别致的首饰

有没有想过自己来设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