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画家】齐白石的虾图精选

2020-02-13 12:00:34

齐白石的虾图精选「没有一根线表现水 却能让人看到江河」

文艺百科网

发布时间:18-04-1001:51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1945年作《虾》

齐白石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地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了世界的重视,画面中的虾,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

1947年作《群虾图》

浓墨点出的双眼似在活动,虾须、虾足和虾钳错落有致,让人丝毫不感凌乱,用笔柔中有刚,极富神韵。

齐白石一生特别擅作花鸟虫鱼,其中最喜欢也最拿手的是画虾,为了画得逼真,他曾亲自养虾放于案头,时常观察虾的各种姿态。他的画经过再三对照,反复修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1948年作 《群虾图》

简练概括,超越生活。齐白石画虾经过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为了追求简洁的效果他将虾身由六节减成五节,这样虾的挠足也大大减少,真正达到了“以少胜多”的神效。

1948年作 《虾图》

墨法高超,晶莹剔透。齐白石自创的“以水兑墨,墨中点水“的方法,使他画的虾给人一种通体透明、晶莹逼真之感令人称叹。

1946年作《三虾图》

局部夸张,适度变形。为了突出虾的动感,对虾须、虾钳进行适度夸张放大,超长的虾须与虾钳明显增强了虾的灵动与动态。

《群虾图》

《群虾图》

聚散有法,布局讲究。画虾之难在于如何巧妙地处理肢体的穿插、叠加和呼应,齐白石在这一点上有精深的研究,疏密安排恰当,拥而不挤,密而不乱。

《芋叶游虾》

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争上游》

活灵活现,生动传神。齐白石画虾的最大特点就是是一个“活“字,他画的虾个个惟妙惟肖,跃然纸面,活力四射。

齐白石老人曾对李苦禅说:“我画的虾是经过多次变化才得其神似的。最初只是临摹略似,后来加入写生。”

他“写生半生”才画得逼真了,最后才以浓淡、深浅的笔墨画出其内在气质。前人画虾,我也画虾,如何画出个人面目呢?我是从变形入手的。我画的虾是河虾、对虾相结合的形象。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对虾丰满、但失之灵敏。两者结合便可取长补短。老人说:“一种形象的锤炼还要靠观察和细心。过去我贴着虾头点睛。但后来观察到,虾在警觉中双目便横向两侧,我又改变了点眼法,使虾增添了神彩。”

《虾趣图》

《虾趣图》

艺术求索是永无止境的――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所画的虾已开始超前人:精确的体态,富于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势,创造了一种艺术造形中讲求的“形、质、动”三要素都近乎完美的境界。齐白石这种对艺术的这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的。

在中国画论中,有许多关于“形似”与“神似”、“似”与“不似”的评论,齐白石把“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为重要的创作原则。中国的绘画,力求用笔刚柔相济、虚实相生、顿挫有致,用墨干湿浓淡变化无穷。然而,这种丰富的笔墨趣味并不是艺术家的目的,其本质是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表现个人情感与本民族特定的社会环境相融合。齐白石提出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一种精神的创造。